-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墨经》阅读文献
《墨经》阅读文献
主讲人:雒自新
一、墨子、墨学与 《墨经》
1. 墨子其人
墨子姓墨名翟 (di ),战国初期鲁阳人。创立墨家学派。活动于公元前 5 世纪。
盛年在孔子 (前 551-前 479 )和孟子 (约前 372-前 289 )间。
墨子熟悉当时的各种手工业技术,特别是木工技巧。
墨子形象:手持规矩 (画方和园的工具),工匠知识分子,言语行事不离规矩。
《庄子 ·天下》说,墨子 “好学而博”。
儒墨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学派。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 “儒墨”并称,“孔墨”对
举。《韩非子 ·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在 《四库全书》中,“儒墨”并称
和 “孔墨”对举频次上千。
墨子是劳动者的圣人。
2. 《墨子》与 《墨经》
《墨子》是墨家著作汇编,分别书写在战国时期,编辑成书在汉代,是墨家学派
对世界 (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法则、规律探索的成果。
《墨子》一书包括标点符号共 95000 字,共 53 篇。
第一组:杂论
《墨经》开头 《亲士》到 《三辩》7 篇,是墨学的杂论。
第二组:十论
从 《尚贤》到 《非命》十论,10 个论题共 23 篇,是 《墨子》的主要论题和
思想,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伦理、哲学,偏重政治、伦理。
第三组:言行
《非儒》、《耕柱》到 《公输》6 篇,记载墨子墨家言行。
第四组:经说
《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小取》
第五组:墨守
《备城门》到 《杂守》11 篇讲守城技术,是积极防御战的战略战术,属军事学。
墨子的主要哲学观点:
①政治哲学观点,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
②提倡经验论的认识论。
③认识论有理性论的科学成分。
④在争鸣中,提出名、辩、类、故、法、悖等逻辑概念
⑤根据有人曾 “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的错觉、古书的讹传,提出鬼神存在。
墨家与儒家在先秦并称显学,秦汉以后由于其充满强烈逻辑学、科学、民主和平
等精神,不符合封建独裁者的政治需要,于是至清代一度终绝。
《墨经》是后期墨家的著作,总结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哲学争论。
《墨经》包括:《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小取》。
《墨经》又称 《别墨》、《墨辩》,是一部微型百科全书,千古奇书。其内容可与
现代科学接轨。
《墨经》哲学:
①实证理性自然观;②感性理性并重认识论;
③辩证方法论;④系统逻辑学;⑤历史发展观
二、《墨经》的逻辑学
1. 关于 “辩”
[经上] 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经说上] 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
俱当,必或不当,不若当犬。
【译文】
辩论就是双方争论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其中辩论胜利的一方,就是所持论
题符合实际的一方。
例如针对同一对象,有人说 “这是牛。”有人说 “这不是牛。”这就是争论一
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一对矛盾命题不能同真。不能同真,必然有一不真,这不相
当于如下议论,即一个人说:“这是狗。”另一个人说:“这是犬。”这种情况可以
同真,不是必然有一不真。
[经下] 谓 “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
[经说下] 谓。“所谓非同也,则异也。同则或谓 ‘之狗’,其或谓 ‘之犬’
也。异则或谓 ‘之牛’,其或谓 ‘之马’也。俱无胜。”(以上引辩论对方语)是
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译文】
说 “辩论没有胜负可言”一定是不恰当的,论证的理由在于,究竟什么叫做
辩论。
对方说:“辩论双方如果所说的不是相同,那么就是相异。如果辩论双方所
说的是下例:甲说这个动物是狗;乙说这个动物是犬。这可以都没有胜利。如果
辩论双方所说是相异,则如下例:甲说这个动物是牛;乙说这个动物是马。这也
可以所没有胜利。所以,不管辩论双方所说的是相同,还是相异,总是都没有胜
利。”对方说的这些情况并不构成辩论。凡是辩论,一定是关于某件事情的某种
属性,甲说是,乙说非 (不是)。而符合实际的一方,就是辩论中胜利的一方。
[小取]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
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
【译文】
“辩”这门学问的目的,是用来判明真理与谬误的分别,审察治理和混乱的
头绪,判明同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2.doc
- 施工临时围挡施工方案.doc
- 施工方案3剑阁县时古小学学生食堂及餐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施工组织设计(lh-b1).doc
- 施工组织设计(成品格式1).doc
- 施工组织设计(大雄宝殿).doc
- 施工组织设计(公司).doc
- 施工组织设计(广播).doc
- 施工组织设计(金鹏).doc
- 施工组织设计(万载门诊楼).doc
- 温州市瓯江引水工程应急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项目引资居间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高三下学期考前数学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古诗词鉴赏与文学素养技巧提升试题.docx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实验探究试题解析及答案精编.docx
- 2025年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培训考试题库——地震逃生与救援案例分析试题.docx
- 二零二五版出资额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协议.docx
- 自我损耗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docx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提升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平面设计师专业能力测试卷:平面设计作品集制作与展示技巧能力测试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