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东师范大学f尊+学位论史 摘要
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近20年来,随着
经济发展的加快,连云港的港口建设、临海工业、沿海旅游、近海养殖等海洋开
发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给连云港近岸海域的环境带来了变化。
目前,对连云港近岸海域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研
究,单个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难以系统、全面地分析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
影响。为此,本研究于2005年10月对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生态环
境调查,从海水化学、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方面对海洋生态压力、生态效应等有
关指标进行了监测,结合历史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人类开发活动对碱厂海域、
港口海域和核电站海域造成的累积环境影响,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连云港近岸海域开发活动,局部地改变了海域属性,导致潮流场的变化,
使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
核电站海域总体水质较好,港口海域总体水质最差,三个海域水质总体上均处于
轻污染水平,其中港口海域和核电站海域首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其次为石油
类、无机氮;碱厂海域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其次为活性磷酸盐、coaM。;各海
域重金属污染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2)研究发现连云港近岸海域为南部废黄河的水下现代堆积浅滩,以粘土质
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物源相对单一。远岸海域为典型的残留砂,中间为现代
沉积与残留沉积的过渡带,物源开始多样化,粒径也变粗。拦海西大堤工程使南
北贯通的海峡变成了半封闭的人工海湾,潮流和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变化,相应地
表现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上,进而导致底质环境的变化。此外,两个倾废区的港
口疏浚物在波浪和潮流的作用下也改变了本区的底质粒径分布。
(3)研究发现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沉积速率从南往北逐渐减小,造成这种现象
的一个原因是自然环境条件的时问和空间变化的结果,另一个是人类活动对自然
环境干扰的结果。研究拦海西大堤内侧的柱状样,结果表明在西大堤工程|j{『沉积
环境很稳定。而工程后,由于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和泥沙的运移路径,沉积环境极
不稳定,导致大量的泥沙快速淤积。
(4)研究发现三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厂海域沉积物质量最差,各海区中首
望查堑堇查兰堡主兰堡丝苎 .——塑塑L——一
要污染因子均为铜,其次为砷,汞和油类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各柱状样沉积物中,
污染负荷排序依次为铜、石油类、砷、有机质、镉、汞、铅。铜是柱状样沉积物
中首要污染因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在平面和垂向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性,体现了连云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演化的趋势。
(5)底栖生物在三个海域的变化较大,碱厂海域丰度和生物量的最主要优
势种是光滑河篮蛤;同1998年核电站工程环境调查结果相比,种类分布变得不
均匀,多毛类显著增多,生物量在总体上减少,说明底栖生物群落发生了一定的
变化。港口海域生物量与栖息密度在港池附近为低值区;同1986年西大堤工程
对周围海域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相比,虽然丰度明显的增大,但生物量大大减少。
核电站海域各站位生物密度分布很不均匀,密度最高的站位其生物量反而不是最
高;同1998年核电站工程环境调查结果比较,总种数明显减少,以多毛类居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环境的恶化所致。
个海域均有一定的差别,其原因都是因为优势种分布不均匀。碱厂海域的大部分
站位丰度K一优势曲线起点都比较低,说明这些站位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没有受
到大的影响,港1:3海域和核电站海域各站的优势度曲线较接近,说明各站位的多
样性差异并不明显。MDS排序图明显地把三个海域各站位分组,每组内各站位问
底栖动物群落相似程度较高,而各组问群落组成差别较大。
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近20年来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的规律、发展趋势
及其人类的影响。运用因果链分析法,阐述了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与环境演变之间
的关系,确定了影响近岸海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对造成这些因子变化的直接
原因、间接原因、驱动因素和涉及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生态修复对策
措施,为连云港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对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