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检验.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检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取得了显著性增长,但收入差距也越来越 整体水平不断扩大,年均增长0.81%。与此同时,伴随日益严峻的收入差距,大 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和“返乡潮并存的劳动力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收入 差距的扩大化,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与区域不平衡成为理论研究上不可忽视的 “悖论。因此,明确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是引导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调整城乡收入分配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 可以为解决自2008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频频发生的“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 提供较有裨益的参考。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测算和估计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剩余劳动力 转移数量,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和重大政策调整,重新划分了我国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阶段,从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等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一方面,采用改进法得出全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并根据实际数据观测,提出包含收入差距的三次项的非线性 模型,用以检验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运用动 态面板数据模型,动态模拟全国31个省级面板和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面板数 据中城乡收入差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线性影响关系。 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劳动力转移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变化 呈现阶段性变化,有两个明显拐点,分别出现在泰尔系数为O.088和O.1624左右。 近两年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表明我国正处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第三个区 间,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仍会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 部,由城市到乡镇转移;从31个省级面板数据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 收入之间存在非线性的“N型关系,且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 程;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动态面板模型来看,东部和中部的城乡收入差距 对劳动力转移存在“N”型影响作用,东部地区的系数比中部地区要大,西部地 区暂不存在这种关系。因此,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 的关键时期,中西部地区需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合地区 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回流劳动力与地区产业发展的融合;东部地区需要继续“腾 笼换鸟”,以农民工市民化等优惠政策吸引技术熟练、人力资本更高的劳动力,促 进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升级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动态面板 II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Abstract andrural Sincetheref.ormand in1 theincomeofurban openingup 970s, residentshasmade theurban-ruralincomeis significantgro叭h,but gapincreasingly ratioshows inChina.Thetrendofurban距druralincome distinct the“W”shape,the overalllevel on f.rom2.6:1in1978to3.23:1in changing keepingexpanding,and an annual rateof0.81%.Atthesame withthe 2010,withaveragegro、Ⅳth time,along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