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县库区变迁情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某县库区变迁情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县,为四川省**市下属县。因建设**坝水电站,包括**老县城在内的大面积区域成为淹没区。作为**儿女的一份子,在此就库区变迁情况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调查主要目标有五点。1.了解水位上涨过程。2.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3.了解人文景观的变化。4.了解人们生活的变化。5.其余一些连锁反应。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为主,听取群众认识,另通过网络渠道扩宽认识面,再以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
调查时间。联系上个寒假期间实地造访得到的认识,于暑假期间进行三天的实地考察(2013年7月17日至19日),此后为不定量的时间补充完善所得。
一,水位上涨过程。
整个过程采取分期蓄水的方式,逐次提高水位。以下是三次了解或观察到的水位情况。2012年10月12日开始蓄水,水位至县城后山山脚。2013年2月,水位至原汽车站下方五米左右。2013年7月,水位至汽车站上方四米。据称,下一次蓄水将再提高九米。
二,自然环境的变化。
原本为急湍激流的金沙江变得极为平静,出现“两岸连山卧平湖”的景象。原金沙江夹带大量泥沙,颜色以红黄色为主,夏秋季节的雨后最盛,冬春季节颜色稍淡。而今,江水为翠绿的一片,水愈深颜色愈深,显得极为浓郁。
高岗成为岛屿或半岛,山腰成为曲线的江岸,出现许多峡湾。**县在广大山区腹地,县城沿江呈带状分布,其后便为高山高岗,水位上涨后,县城沉睡江底,高山高岗成为天然的江堤。其风景极好,若能乘舟相游期间,甚为美妙。
沟渠成为金沙江的一部分。县内有许多的山沟,将山上积水引入江内,大沟如清凉寺沟、大桥沟、五米桥沟、冒水孔等,加上不计数的小渠,这些“两山夹水”的地域在水位上涨后,成为巨大的峡湾,虽可以视为天然的港湾,但也拉长了水岸线,使得淹没区更为广阔,沿江交通也更多曲折。
三,人文景观的变化。
千年古县沉眠江底。石砌街道、石阶等充满古韵味的景观消失,全木结构建筑群落消失,后来兴建的现代建筑也成为碎砖后消失。
许多的树木,或伐掉运走,或移植新县城。其迁树技术极差,加上气候影响,造成极多树木枯死在新县城。至于那些价值较高的古树,如高龄的黄葛树和银杏,暂不知去向。
县城后山有几座凉亭,所处位置较高,呈俯瞰县城模样,现在仍然保存完好。如望江亭、凤凰亭,以后水位上涨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清凉寺是县内最大的佛寺,前殿为大雄宝殿,后院为观音阁,内置塑像极多,法相庄严。观音阁内,另有石狮、碑刻、竹、月季。自水位淹没此地后,其情况尚未得知。另县内金沙村有川泽庙与隐于山坡间的一座观音庙。
水位上涨后,极多地势低的坟墓被淹没。坟墓最集中的是县城后山,山上的坟墓群如往常,半山腰的许多坟墓则被淹没,也有正好悬在岸边的。有人称曾看见一棺木漂浮在江面,盘旋甚久。
水果林景观的变化。原县内广泛发展水果业,成为遍地果林的盛况。水位上涨后,地势低的椪柑林、红袍柑林、油桃林、桂圆林等都不复存在。地势较高的枇杷林、枣子林、核桃林、李子林、梨林等则得以保存。
赶集文化的变迁。未搬迁时,人们在农历逢二、五、八到县城内赶集,买或者卖,盛况已久,街道也常显得拥挤。现在大部分人搬到了新县城,留锦屏镇以原县城的位置为基准退后安置,形成以二十余栋六层楼房组成的居民区,赶集习俗仍在,只是极为萧条。
渡河文化的变迁。**县居四川,绥江县居云南,两省人民隔江相望,通婚也极多(连带的,许多小孩子就被取名字为“某云川”)。上游的金沙村与云南的新滩镇相望,下游**县城与石龙店相望,人们商贸往来、走亲访友,都依赖渡河船,故渡河船就在这段区域内运转频繁。
捕鱼文化的变化。往常江水流淌甚急,人们多爱好“安钓”和“舀鱼”,也有几家人乘着小渔船“安网”,最少见的是“扣鱼”和“撒网”。
“安钓”:以小鱼为诱饵勾在钓钩上,再把线抛出岸边十多米,将裹线的木板安放在岸上,第二天去查看是否钓到鱼。由于成本低廉,有的人自己就有几十个木板,一般人为了兴趣也就准备几个,这时江边就出现了一排排线,甚为壮观。
“舀鱼”。渔具被称为“舀子”,由两根三米左右长的竹竿为主架,两根竹竿的一端由铁丝固定在一起,又可以成一定角度旋转。已固定的那端往上半米处,用半米左右的短竹竿将两根竹竿撑开,形成倒着的字母“A”。未被铁丝固定的那端由连着渔网的线收紧一些,所以“A”字母又被勒得变形。渔网成凹型布置在字母“A”宽阔的那边。这样,人就可以右手握住铁丝固定的那端,左手持着那短竹竿,站在江边石头上,顺着江水一瓢一瓢地舀,瞧见鱼被舀了起来就竖起舀子拣鱼,如果钻进来的是大鱼,就只敢抱着舀子往岸上扔!
“安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