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碑店市农技推广补助春春季培训
高碑店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春季培训会 主要培训内容 1、项目工作 2、今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3、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4、发放物化技术补贴 项目的由来 示范户有什么权利?应该做什么? 技术指导员是做什么的? 项目名称 曾用名:科技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2]71号) 现用名: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示范户的条件 (一)热爱农业,立志务农; (二)家庭常年从事种养业劳动力在2人(含)以上,其中至少有1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含)以上; (三)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种养水平较高、效益较好; (四)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 示范户有什么权利? 示范户享受国家项目规定的物化技术补贴 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 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要进行科学评价 应该做什么? 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接受技术指导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关键技术措施到位。 辐射带动周边20户农民与自己一道把农业技术落实到田间,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按要求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及时提供生产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有关信息。 1、你是否知道技术指导员的姓名及联系方法? 2、种了多少亩小麦?去年的产量如何? 3、你辐射多少户?他们都是谁? 4、指导员指导过几次?在什么地方? 5、示范户手册填写情况?是否自己亲自签字? 6、指导员指导过什么具体内容?自己掌握了那些实用技术? 7、对指导员的工作是否满意? 8、你收到了多少扶持物资(包括农药、科技书籍和优惠供应的种子化肥、) 9、今年的小麦苗情如何?有什么问题? 10、你对项目的建议和意见 高碑店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小麦: 主推品种: 轮选987、中麦175、北农9549、中麦12 主推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节水高产栽培、一喷综防等栽培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 合理投资,效益最好 当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1、整地质量差 秸秆还田面积加大,机械作业质量不过关,再加上配套整地措施跟不上,因此影响整地质量。 (1)、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2)、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3)、秸秆还田的麦田应该用深耕犁耕地,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要求碎秸秆翻埋在10―12厘米土层以下。而我们只是使用旋耕机旋耕,使用旋耕机具松碎耕层土壤的耕作方法。旋耕耕深较浅?,一般不足15厘米。碎土过甚,同时会打乱土层,会破坏土壤结构,同时时秸秆不能很好翻埋,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影响出苗,如果连续多年旋耕,会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也就影响了小麦根系的发育。 (4)、秸秆还田抢墒播种。 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对土壤墒情差,翻耕后应灌水,而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2、播种质量不好,我们调查时发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由缺苗断垄问题,再有一个就是播种深度深浅不一,过深出苗慢, 养分消耗多,幼苗细弱,分蘖晚,次生根少,生长不良;过浅种子易落干,影响出苗,即使出苗,也常因分蘖节过浅,易受旱、 受冻。深浅适当则出苗早而齐,利于形成壮苗。播种深度一般 以3—5厘米为宜。在此范围内,沙质土、墒情差的宜深些;粘性土、墒情好的可稍浅些。分析原因,主要是播种机具或者是整地质量的关系, 3、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化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但是近几年随着化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增产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发现化肥不那么“灵”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降低了化肥的增产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施肥量大。我们调查发现,人们还遵循着“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老习惯,施肥量偏大,有的种麦时就一亩地就用七八十斤尿素;有的施入了100斤小麦专用肥,再加上50斤二铵;甚至有的追肥每亩地就用七八十斤尿素,这种情况在我们方官去年就出现过 (2)、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只注重氮肥的施入,而忽略了磷、钾的投入,小麦吸收养分跟人吃饭一样,人吃饭吃干的、稀的,还得吃菜,小麦吸收养分不光需要氮、而且还需要磷、钾,还有微量元素,如锌、铁等,长期的盲目施肥,致使投肥量虽加大,产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