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环境的外部变化-滑坡泥石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地球环境的外部变化-滑坡泥石流

滑坡概述(定义、结构、类型、识别)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 滑坡灾害及防治措施 1、滑坡概述 1、滑坡概述 海石湾滑坡(由堆载、灌水引起) 泥石流概述(定义、特征、分类) 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 泥石流灾害及防治、预报 湖北巴东县新城区的滑坡抗滑柱 实施锚固工程,“加固”滑坡,提高斜坡稳定程度。 预设应力锚杆或锚索。 4、滑坡灾害及防治措施 (2)防治措施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长江三峡链子崖滑坡体锚固工程 采用焙烧法、电渗排水法、固结灌浆法等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改善滑坡体岩土性质,提高软弱岩土程度,提高斜坡稳定程度。 焙烧部分 4、滑坡灾害及防治措施 (2)防治措施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滑坡体形变监测 通过地面观察、形变测量、地倾斜测量、综合自动监测等方法监测裂缝变形、滑坡体水平位移、垂直变形以及滑坡体上数木、房屋等工程设施形变等情况。采用倾斜仪测量、短基线测量、地应力测量等监测滑坡体内部形变位移情况。 激发滑坡活动的外界要素监测 主要包括降水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地震监测等。 综合分析与预测预报 方法与崩塌预测预报基本相同。 4)躲避搬迁 对于威胁严重,防治困难的工程建筑,应选址搬迁,避免灾害破坏。 4、滑坡灾害及防治措施 (2)防治措施 3)加强监测预报 3.2 泥石流 1、泥石流概述 (1)定义 也称山洪泥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华蓥山溪口泥石流 3.2 泥石流 泥石流 标准型泥石流 能明显地区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流域面积一般为十几至几十平方公里。 形成区 流通区 汇聚区 舟曲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持续40多分钟的暴雨使得土石冲进县城,并截断两条河流形成堰塞湖。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 舟曲县内三分之二被水淹; 主街道泥石流堆积达2m, 一300余户人的村庄被掩埋; 周边多处路段交通阻断。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1、泥石流概述 3.2 泥石流 (2)特征 可在很短时间内排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方的物质,可以将几千立方米、上百吨重的巨大漂砾携带到山口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 所经过地区的道路、桥梁、房屋、农田都能被摧毁,顷刻之间造成巨大的灾害。 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流体浑浊,破坏力强大 1、泥石流概述 3.2 泥石流 (3)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常见有以下几种: 1)按物质成分: 泥石流 泥流 水石流 粘性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 粘性土为主,少量砂粒石块,粘泥状 水、砂粒、石块 水石流 泥 流  按物质成分 3.2 泥石流 (3)分类 泥石流 2) 根据物质性质及状态: 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不散流 堆积物 突然爆发,持续时间短,破坏大 粘性大,稠度大,悬浮搬运 泥石40—60%,最高80%; 水是组成物质 粘性泥石流 结构性泥石流。 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特点 紊流状, 滚动/跳跃搬运 运动状态 泥石40%; 水为搬运介质 物质性质 稀性泥石流 紊流型、水力型泥石流。 类型 3.2 泥石流 (3)分类 粘性 稀性 河谷型—流域狭小,形成区不明显,固体物质主要来自中游,沿河谷既有堆积又有冲刷,形成逐次搬运的“再生泥石流” 山坡型—流域成斗状,形成区与流通区直接连, 没有明显的流通区。 河谷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 形成区 3)按地貌: 河谷型 山坡型 (3)分类 3.2 泥石流 必备条件 陡峻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水源 2、泥石流形成条件 3.2 泥石流 1)地形地貌条件 2、泥石流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会集。 地貌条件: 形成区 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床坡降大,迅猛直泻。 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漏斗状,地形宽阔,周围山坡陡峻,山体破碎,植被不良,利于水流和固体物质的汇聚。 形成区 流通区 堆积区 流通区 堆积区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堆积场所 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坡降大 三面环山、漏斗状,山坡陡峻,山体破碎,植被少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 2)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条件) 2、泥石流形成条件 构造条件: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大、断裂褶皱发育的地区。 岩层破碎、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等)层出不穷----为丰富物质来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岩石结构:松散、软化、易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层互层的地区,易受破坏---提供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 水:重要组成、激发条件、搬运介质,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 来源:暴雨、冰雪融水、水库溃决。 4)人为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的不当可促进泥石流的发生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