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文)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体 液 调 节 1.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H+等化学物质的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温度”从何而来? 1.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 2.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2)产热与散热? 1.体温恒定的原理 —— 产热 = 散热 2.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最多)、激素分泌增加 3.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激素分泌减少 (3)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都有神经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1)感受器: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称为温度感受器。 (2)神经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 (三).水盐平衡的调节 1.神经中枢 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 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抗利尿激素 合成:下丘脑分泌 释放:垂体 功能: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刺激: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 感受器: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调节中枢:下丘脑; 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后叶; 效应:释放抗利尿激素 (四)、下丘脑的功能总结 1. 下丘脑是机体稳态调节的枢纽; 2. 感受:含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 3. 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4. 调节: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 渗透压调节中枢;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5. 传导兴奋: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 * * * * 体温和水盐调节  1.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联 系 比较广泛 比较局限 作用范围 较长 短暂 作用时间 比较缓慢 迅速、准确 反应速度 通过体液运送 反射 调节方式 主要是激素 反射弧 结构基础/物质基础 辅 主 地位 区 别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想一想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婴幼儿哭闹会使体温升高,因此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什么是体温,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什么?人体又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什么叫人的体温?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代表体温? 1)口腔温度 2)腋窝温度 3)直肠温度 (一) 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平均为37.2℃ 平均为36.8℃ 平均为37.5℃ 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 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1)年龄:新生儿、儿童 成年人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暖”不会生病?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 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前者强调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后者强调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二)体温的调节 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 刺激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 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寒冷: 炎热 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 刺激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炎热: 原因: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 (中暑)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