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条件下产生剩余污泥发酵液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比较研究
摘要
摘要
污水中存在足够量的碳源是保证生物除磷脱氮的重要条件。本论文研究了
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剩余污泥发酵液作为短期和长期运行的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碳
源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对长期驯化条件下脱氮和除磷效果都较好的剩余污泥.
碳水化合物联合发酵产生的发酵液作碳源的除磷脱氮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不同发酵液(剩余污泥.碳水化合物联合发酵、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发酵、
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泥发酵)作为短期运行的多级(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缺氧/
好氧/缺氧)脱氮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碳源时,三个批式反应器总氮(TN)的去
除率分别为38.7%、53.9%及74.2%,好氧段的硝化产物主要为硝念氮而非亚硝
态氮,并未发生显著的短程反硝化现象。以碱性发酵液为碳源的系统厌氧释磷
量及好氧吸磷量均最小,分别为3.12和3.59mm01.P,对应最高的溶解性磷酸盐
(SOP)去除率(86.0%)。以剩余污泥.碳水化合物联合发酵产生的发酵液作碳
源的系统厌氧释磷量及好氧吸磷量也较小,分别为3.38和3.76mm01.P,对应的
SOP去除率达到63.6%。以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泥发酵产生的发酵液作碳源的系
统厌氧释磷量及好氧吸磷量均较高,分别为5.12和5.00mm01.P,导致其并无除
磷功能。
通过对剩余污泥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发酵液与纯乙酸作碳源的长期运行的多
级(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缺氧)脱氮除磷系统进行比较发现,TN去
95.0%和90.4%。在长期驯化条件下,三种以发酵液为碳源的脱氮除磷系统发生
了不同程度的短程反硝化脱氮(分别为57%、60%和61%);而以纯乙酸为碳源
时,好氧阶段以硝酸盐为主要硝化产物,硝酸盐的累积量为10.31
mgNOx.N/gVSS。与纯乙酸作碳源的脱氮除磷系统相比,三种以发酵液为碳源
的脱氮除磷系统在主要的吸磷段(第一个好氧段),分解lmm01.C的聚羟基烷
酸(PHA)所合成的糖原为O.84、0.78和0.99mm01.C,均低于乙酸碳源的1.26
mm01.C,吸磷为12.33、15.59和17.32 mg。可见,
mg,均高于乙酸碳源的11.70
以发酵液为碳源的三个反应器糖原的代谢量减少,聚磷菌胞内合成的可为好氧
SOP吸收提供能量的PHA比例增大,导致用于SOP吸收的PHA利用率提高,
摘要
从而引起系统SOP去除率的提高。
通过比较不同发酵液作为长期运行的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碳源发现,以剩
余污泥.碳水化合物联合发酵产酸作碳源的多级脱氮除磷系统具有较高的脱氮
和除磷能力。在此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乙酸与丙酸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
学,丙酸降解速率大于乙酸降解速率,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518min以和
0.0834min一。序批式反应器(SBR)内的吸磷过程也符合一级动力学,吸磷速
率常数为0.0313min~。SBR内磷的去除集中在前两个好氧阶段,TN的去除主
要集中在前两个缺氧阶段。合成、分解的PHA中PHV占75%左右,从而推测
PHV对吸磷和反硝化作用脱氮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剩余污泥,发酵液,聚羟基烷酸
Il
Abstract
ABSTRACT
Denitrificaitonand removal onthe of
phosphorusdepend presenceorganic
theremoval of and
investigated
compounds.Thispaper performances
phosphorus
when differ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gcg-β-g纳米粒对不同肿瘤细胞活性抑制的差异.pdf
- fenton-凝法预处理天然气净化检修废水的实验研究.pdf
- fat对肿瘤血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pdf
- gc-qtofs和gc-msms对果蔬中208种农药残留复查确证能力对比的研究.pdf
- gis支持下的峡库区生态空间研究.pdf
- fevo<,4>超细粉体的fenton-like和光fenton-like催化活性研究.pdf
- gps潮汐测量应用.pdf
- hifu治疗系中若干关键技术及实验平台研究.pdf
- hrph2o2化合成酚类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
- gis方法对中西部地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反演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