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医药脑病学史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回医药脑病学史略.doc

中国回医药脑病学史略 贾孟辉1 (1.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回医药脑病科 银川,750001) 中国回医药脑病学是中国回医药学理论和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体系并吸收古印度医和传统中医等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防治脑病理论体系,也称之为“天方脑科”。中国回医药脑病学作为中国回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随着古阿拉伯医学的东渐而一并传入我国,经过各历史时期的传入、根植、交融和发展的漫长岁月而逐步形成的。 1两汉时期 回医药脑病理论的萌芽 早在西汉时期,阿拉伯医药就通过张骞所开辟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渐入我国,为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与我国传统医学交流之始。西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1】: 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千乘輿闻,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鸾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悦,以付外库。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避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余日,香犹不歇。帝乃厚礼发遣饯送。 可见,当时由西使所贡之香药显然是来自古波斯,因其香气“百里咸闻”、可“以避疫气”,远非国产的“兰、桂、芷、椒”【2】 类芳香所能比,这也许是国人自此崇尚外来香药、以致形成后世香药贸易绵延不绝、蔚为壮观之缘由所在。倘若深究外来香药之威力的话,与其说香药之功在于功擅醒脑开窍、避秽清神而能起死回生,倒不如说是善用香药来防治脑的神志病症正是古阿拉伯医学重视脑病、善治脑病的真实写照,更是展现古阿拉伯脑病学雏形的标志。 继西汉张骞通西域、引进香药始,中阿间的医药交流逐步活跃起来。如《汉书·西域传》记载【3】:“苜蓿出大宛,武帝时得其焉,汉使采苜蓿种归。”《史记》记载【4】:“大宛以葡萄为酒,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说明随着香药而来的,还有诸如盛产于中亚、西域各地的许多食品兼药材的苜蓿、葡萄、胡桃、西瓜等,而这些食药两用的品种,被古阿拉伯人多用于脑中风的防治【5】。 东汉时,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东罗马),开通了汉与罗马的贸易和医药往来。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6】:“大秦王安敦遣使从日南缴外献象牙、犀角、玳瑁。”显然,以象牙、犀角、玳瑁这些具有镇定安神作用的药品作为稀有珍贵之品而晋献于汉廷,可能不单只是作为珍稀之品,很有可能是把这些珍稀之品视为自身一种医药文化的敬畏和崇拜来对待。因为在重视脑病、善治脑病的古阿拉伯人的价值观里,还有什么能比救人命于顷刻、济脑危于急厄之品更为珍贵呢?!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回医药脑病理论的渐入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波斯、康居、大宛、大月氏等国的商人、使者往来中国者日盛,医药交流也随之频密。据《魏书·西域传》记载【7】,梁武帝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波斯始通中国,其国产药物甚多,如薰陆、郁金、苏木、青木、胡椒、荜拨、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黎勒、没食子、雌黄等,大批进入中国。又《梁书》记载:“中天竺国……其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多大秦珍物,琥珀、珊瑚、……郁金、苏合”,又云“大秦人采苏合,先榨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国商人,是以辗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8】此一时期,盛产于阿拉伯的醒脑开窍、化痰宁神之大部分芳香药品均能顺利地涌入到中国,不仅丰富了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同时这一新鲜的、卓有成效的善用芳香之品的回医药脑病学特色论治方法也渐为国人所接受。从上文的苏合一药竟掺以次品卖于中国的情形,我们则不难想象到当时苏合香药在中国的热卖场面。 此一时期,佛教大昌,僧徒甚盛,随着佛教的传入,古印度医学也渐入中国,致使和印度医学有关的方药书目纷纷出现,多见录于《梁七录》和《隋书·经籍志》【9】。如《龙树菩萨合香方》等关于印度香药方剂的论述,现已佚亡。这无疑是中国回医药脑病学理论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吸收了古印度医学精华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这一时期,随同大量香药而来的还有当时丰富多彩的阿拉伯特色医术。如热敷炒麸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烙、接骨、拔牙、尸体防腐干燥等技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天山阿拉尔沟塞种墓葬骨骸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例少女颅顶骨部有0.5厘米的锐利钻孔,从处理的方法证实,古代塞种医生已经成功地实行了古阿拉伯医学先进的开颅术【10】。说明古阿拉伯医学的脑病技术也相继传入到了我国西域。 3 隋唐时期 回医药脑病理论的交融 隋代时期,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医药交流不断深入,许多由西域而来的医书被翻译成汉文。如《隋书·经籍志》【9】记载的有:《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西域名医所集重方》四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和《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等,这些医书中当然不乏用于防治脑系疾病的内容。如杜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