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sis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Ni Xindong Supervisor: JiangBing May. 2013 II III 摘要 随着大量手持式设备、工业设备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遍发展,这些设备在为我们提 供丰富功能的同时,也受限于电池体积与容量的大小。新的电能解决方案—非接触式电能传 输(Contactless Power Supply,简称CPS ),在技术为上述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电能供应方式。 本文针对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几项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并搭建系统进行验证,对CPS 系统 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CPS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CPS 系统的可分离变压器与传统变压器的 区别。针对可分离变压器漏感较大和耦合系数低的缺陷,采用双边谐振补偿的方法,提高系 统传输效率。针对四种不同的补偿拓扑结构,基于Matlab 详细分析 CPS 系统次级品质因数 Q 和耦合系数k 对电压增益、电流增益以及系统效率的影响。 s 采用螺旋形PCB 作为初、次级线圈基本结构形式,设计了9 个模型,在仿真参数条件下, 当初、次级内径都是11mm 时可以取得最大的耦合系数k=0.85719 ,验证了线圈内径接近于外 径 1/2 时,系统耦合系数最高。并对初、次级线圈的激励施加方式和叠加方式展开研究。然 后对频率分叉现象进行分析,通过确定初级阻抗角,计算出四种补偿拓扑结构下频率分叉现 象的临界值。最后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搭建基本CPS 系统,验证了加入谐振补偿电容可以有 效的提高CPS 系统的传输效率,以及负载变化时需要适时改变谐振频率来提高传输效率。 本文从谐振补偿电路、可分离变压器结构选择以及频率分叉现象临界值这三个方面开展 研究工作,可以为CPS 系统设计时参数选择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接触供电、谐振补偿、结构模型、频率分叉现象 IV Abstrac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andheld devices, industrial equipment and universal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se devices provide us with feature-rich, but also limited by the size of the battery size and capacity. New energy solutions - the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referred to as CPS) in said apparatus to provide a new power supply. In this paper,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for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set up the system to be verified, the CPS system design has some practical value. This paper first int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