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VIP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古代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词。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写作背景 王湾是洛阳人,于公元712年,即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 朗读诗歌《次北固山下》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 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 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 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1、通过诵读,你认为《次北固山下》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抒发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2、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 江中日早,残冬立春,虽是寻常意思,但诗人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表现了作者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 3、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什么样的情景?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你知道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句子?请你写下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 《赤壁》 写作背景: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 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 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阅读《赤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学习过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赤壁》中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最后二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建功立业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浣溪沙》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458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