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历史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pptVIP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历史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知道近代的新式交通工具,如轮船、火车等传入中国,有线电报、电话的发明使用,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通过学习《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内容,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简述民国以来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娱乐方式的变化”,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难点 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过程 四、社会习俗的变化 放足(禁止缠足) *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上海总局 李鸿章 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早期火车 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 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探究: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近代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早期电报机 1876年贝尔电话 探究:电报、电话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最著名的报纸--《申报》创办于上海 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 探究:早期报纸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早期的照相机 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三、娱乐方式的变化 日本偷袭珍珠港照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探究: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伴以朗读、伴以录音机或伴以留声机配音。 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 清朝梳辫图 溥仪剪辫装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大部分男子都剪掉了辫子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清朝官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清末女子缠足 缠足 变礼仪: 变 变称呼: 大人 老爷 先生 君 同志 先生 变 变 变 人格平等的观念 取代了封建等级 观念 从这些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 变礼仪 易服饰 废缠足 改称谓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458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