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五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目 录
·理论研究·
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彭 华(1)
关于丹霞地貌学若干问题的探讨………………………………………………罗成德(15)
·区域丹霞地貌研究·
贵州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杨明德(19)
论甘肃丹霞地貌的几个问题…………………………………………黄可光 朱 艳(29)
四川盆地南部的丹霞地貌………………………………………………………罗成德(37)
·丹霞地貌区基础与实践研究·
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丹霞地貌的发育及生态旅游开发
………………………陈建庚 许丽君 邓宝昆 刘维凤 李 俊 郭钧华 郭俊源(44)
武夷山丹霞地貌研究 ……………………………………………………………黄 进(52)
广东石角丹霞地貌与旅游资源 ………………………………………刘尚仁 彭 华(68)
甘肃景泰老龙湾丹霞地貌质疑 ………………………………………黄可光 张 勃(73)
东莞石排古采石场人工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 …………………………………徐君亮(75)
南京城区丹霞地貌及其旅游开发 ……………………………………宋 平 张忍顺(79)
西北民族地区丹霞景观的生态旅游开发——宁夏西吉县案例研究 …………温晋林(85)
海南琼海白石岭丹霞地貌发育及其特征 ………………………………………杨世燊(92)
茶陵—永兴红岩盆地的丹霞地貌及其发育条件分析 …………………………王光明(96)
郴州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研究…………………………………………廖相栋 匡锡禧(101)
湖南省平江县丹霞地貌的初步研究……………………………………………陈晓慧(108)
浅议白石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意义………………………………文云秀 齐德利(113)
芷江花山寨丹霞地貌特征及力学成因初探……………………………………张祖安(116)
关于联合开发资新丹霞地貌旅游区的探讨……………………………………杨载田(121)
湖南新宁丹霞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许春晓(126)
湖南新宁旅游区市场定位探析…………………………………………………李 坚(131)
沅水上游丹霞地貌风景资源的旅游开发构想………………………丘韬英 陆秀娥(135)
章江流域红层分布及丹霞地貌发育……………………………………………韩振飞(138)
辽宁省义县八塔子山丹霞地貌…………………………………………………尹德涛(140)
广西大瑶山旅游开发与研究……………………………………………………杨颖瑜(142)
·万佛山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专题研究·
试论湖南省万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钱德喜 石希欣(147)
湖南通道县万佛山丹霞地貌初步研究…………黄 进 张吉慧 吴玉春 杨光成(152)
通道万佛山特有的丹霞地貌景观………………………………………………邓美成(168)
万佛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价值分析…………………………………杨秀朝 龙国忠(172)
第五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记要……………………………………………(175)
·代后记·
先生带我走上丹霞路——谨以此文悼念恩师陈传康先生……………………彭 华(177)
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彭华(中山大学地理系 广州 510275)
提要 丹霞地貌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从本世纪30年代陈国达教
授提出“丹霞地形”的概念以来,中国学者经历了初创、成型和发展三个历史阶段的研究,作为
地貌学一个新领域的丹霞地貌研究已日趋成熟。尤其90年代以来,丹霞地貌研究得到旅游开发
需要的推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丹霞地貌从属于岩石地貌分类系统,“红色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和“陡崖
坡”作为形态限定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组合,是丹霞地貌的基本
形态特征。我国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各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