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财产性增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途径.PDFVIP

农民财产性增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途径.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财产性增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途径.PDF

农民财产性增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途径 袁增霆(《武汉金融》2008 年第 9 期)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必然要考虑到占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在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之前,考虑财产性收入——这种对城镇居民而言尚且不够明了的细节问 题,通常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毕竟,“三农问题”已经困扰国内社会多年。正值茫然之际, 近年来农民的经济条件悄然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吸纳了大 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收入空间逐渐收窄时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在外部经济 浪潮的大力牵引下,农村的内部发展压力获得了暂时性的缓解。在这种背景下,谋求一些深 度变革的时机开始显现。单就农民财产性增收而言,如果配合一定的金融条件与制度安排, 就很值得适时地探索与尝试。 一、财产性增收的基本原理 居民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居民财富积累所产生的盈余。如同经济金融 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居民住户的财富积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 收益,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中对应为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另一种是经济与金融活 动中的资产收益,包括拥有金融资产和非经营性的实物资产所获得的累计增值。后一种在中 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统计口径中便对应于财产性收入。如其统计释义,财产性收入包括家庭 持有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与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的 收入。此外,还有一部分居民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属于非自主性的财富积累方式。 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认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性质与原理,应当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作为 现代金融理论与金融服务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面向个人还是企业,有关资产管理的技 术性问题已经拥有非常详尽的探索(Winger and Frasca,1996;坎贝尔与维瑟拉,2003)。 但遗憾的是,在一些有关资产管理的社会性问题上,仍然没有统一而清晰的观点。尽管如此, 在农民的财产性增收问题上,基于技术与社会福利两个方面的考虑,都还是非常必要的。 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由初始财富水平、金融决策条件与决策技术 等三大因素所共同决定的。金融决策条件是指客观的市场环境,包括各种可行的投融资渠道, 可备选的资产或金融工具,及其具有的经济功能、风险收益属性与市场表现。决策技术则可 1 能我拥有的经验积累,也可能是购买的专业顾问服务。这两个因素都属于微观层面上的技术 性问题。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虽然资产项目是财富创造的真正源泉,但所涉及的内容 并不局限于此,最终往往可以统一于财富管理的大框架之下,变成资产负债管理。国内流行 的“理财”一词,实际上就是财富管理的通俗说法。 根据以上三种影响因素,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至少有三条:一是通过各种渠道提 高居民的初始财富水平,即增收问题。二是改善居民金融决策条件,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投 融资渠道,建设有投资价值的资产市场。三是提高理财教育水平,促进理财顾问服务业的发 展。 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考虑,居民财产性收入就不再仅仅是微观市场行为的自然结果,而 是一种社会性的金融制度安排。从表面上看,形形色色的理财工具与服务是用同样的货币计 价的,只是风险收益属性不同。但实质上,受居民参与能力的限制,它们在无形中对不同社 会群体设定了不同的进入门槛和差别待遇,从而彰显出个人金融活动或资产管理的社会特 性,并由此带来了很多社会性问题(Robinson and McGoun,1998)。例如,近年来国内股票 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突然繁荣,并不会给对此不够了解或没有资金参与的低收入家庭带来财 产性收入,而是给有市场经验的或富裕的家庭提供了承担高风险、获取高收益的财产性收入 机会。正是这类资产市场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看似公平的市场交易行为,就可以导致远大 于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当前的现实情况已成佐证。 由于资产管理的社会性及其造成的福利损失,仅仅通过增收与理财教育及顾问服务等技 术性环节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还需要从直接提高居民资产禀赋,或 调整金融制度安排来实现。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国外在探索解决贫困和养老保障问题时,探 索出称为“资产建设”的解决方案(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