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微》與康有爲對中西政治思想的調融.pdfVIP

《孟子微》與康有爲對中西政治思想的調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微》與康有爲對中西政治思想的調融.pdf

《孟子微》與康有爲對中西政治思想的調融 ·107 · 《孟子微》與康有爲對中西政治思想的調融 陳寒鳴 【摘要】康有爲調觸中西思想,復以之爲基礎創發其思想理論體系,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開啓了中國近代思 想文化的歷史閘門。《孟子微》就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史意義並不次于《孔子改制考》、《新學 僞經考》和《大同書》。正是在此書中,康有爲通過重新詮釋孟子,將儒家傳統的“民本”論轉化成爲了近 代民主政治思想,並將近代西方的平等觀念引入中國政治思想範疇。 【關鍵詞】康有爲 《孟子微》 中、西政治思想 民本 民主 平等 儘管晚明清初的早期啓蒙思潮的出現已經啓動了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進程,但完整意義上的中國近代 啓蒙思想史是從康有爲開始的,正是敢于“薈東西諸哲之心肝而酣飫之”並因之而最早富于近代精神的大思想 家康有爲在真正意義上開啓了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的歷史閘門。論康有爲思想者多注重其《孔子改制考》、《新 學僞經考》和《大同書》,這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但筆者認爲如從調融中西思想以創生出自己的思想理論體系, 從而實現了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過程中由早期啓蒙而近代啓蒙的轉化,並使中國思想文化史從此進入了真正 意義上的近代時期角度來論究,更具代表性的乃是其《孟子微》一書。《孟子微》之所以具有這種代表性的重要 ① 意義,乃是因其呼應了近代中國的時代精神及西學化經學思潮 的基本特徵。 綜觀康有爲一生主要著述,皆以闡揚光大儒學傳統爲宗旨,使儒學、或者更宏闊上說是以儒學爲核心的中 ② 國文化在中西思潮日益急劇激蕩的時代中獲得新的意義與價值。《孟子微》一書即爲其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康有爲對儒家思想的研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自幼年發蒙至三十歲以前爲第一階段,其主要特點是其 儒學旨趣由傳統學術轉入“漢學”;約自1888年至1891年爲第二階段,其儒學旨趣從古文學派轉移至今文學 派,並以《春秋》公羊學爲其研究焦點;1892年或1893年至1902年前後爲第三階段,其以《春秋》三世之說及 《禮運》“大同”之旨爲基礎建立起了獨具個性的思想理論體系,同時也同面展開其對儒學經典作重新詮釋的工 作,主要著作爲《禮運注》(1901-1902)、《中庸注》(1901)、《孟子微》(1901)、《大學注》(1902)和《論語注》 (1902);這五部著作既反映了在中西思潮激蕩背景下康有爲對重建儒學所作的努力,也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 他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海外、浪迹异邦的生活經驗,更彰顯其以儒學爲基礎綜羅佛學與西學而自成一家之說 的胸襟。正是有了這五部著作,康有爲纔通過對先秦儒學經典的詮釋成爲一位“南海聖人”;也正是有了這五 部著作,康氏思想纔成爲了現代新儒學的先驅。 從康氏“自序”看,《孟子微》是爲了闡釋孔、孟思想之“真義”于“微言大義”不明的時代而作的: 孔子不可知,欲知孔子者,莫若假途于孟子。蓋孟子之言孔道,如尋水之有支派脉絡也……吾以信 孟子者知孔子,惜乎數千年注者雖多,未有以發明之。不揣愚謬,探原分條,引而伸之,表其微言大義。 ① 關于近代中國西學化的經學思潮,我已有專文作綜論性的簡要評述。請參拙作:《略論中國近代西學化的經學思潮》,載任平 主編《東吳哲學》2004年卷,香港國際學術文化資訊出版公司,2005年。 ②康有爲:《孟子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108 · 《国学学刊》二○一四年第三期 他認爲,歷代《孟子》注釋皆未能探得孟學真義,故其毅然著手撰寫斯書以“表其微言大義”,光大“孟子大道之 ① 全、孔學之要”。 這表明了康氏的絶大自信。 值得關注的是康有爲是在中華民族日趨深重的時代背景下撰著這部“表其微言大義”、光大“孟子大道之 全,孔學之要”的《孟子微》的。康氏撰著此書時,已因戊戌變法失敗而之命國外三年,遍歷十一國,而此時之中 國則因八國聯軍入侵、辛丑合約的簽訂成爲了一個“次殖民地”,已經完全淪落到“人爲魚肉,我爲刀俎”的危亡 境地。這種危急存存亡之秋的時代背景使得康氏此書絶不會是宋明儒所做的那種袖手空談的心性之作,而必 然會成爲其在危機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