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创新.ppt
* 2013年中考诗歌鉴赏复习之三 1.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轼 古人作诗很注意遣词造句,他们往往因斟酌一个词语而苦思冥想,甚至捻断胡须。许多诗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中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仔细揣摩、推敲,本节课我与大家一起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考试要求】 【新课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说明】P32 1.会赏析其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复习目标】 学会抓住诗歌中有特色的词语进行赏析语言,品味诗歌语言凝练性、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的特点。 【真题再现】 2006年盐城市中考试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2分) 答: 示例: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一个“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中考说明》中的类题】 (1)P32(一)《使至塞上》 2.说说“大漠孤国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妙处。 (2)P35(九)《十五夜望夜》《静夜思》 2.试分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的妙处。 (3)P37(十五)《赠从弟》 1.画线两句中的两个“一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4)P37(十六)《春山夜月》 2.本诗精于炼字。试赏析颔联中“掬”、“弄”二字的妙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月下的美景有着怎样的情感?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5)P38(十九)《旅夜书怀》 1.分析颔联中“垂”、“涌”两字的好处。 (6)P34(二十一)《如梦令》《武陵春》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方法点拨】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例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 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意译】 ??? 篱笆下,儿童追逐嬉戏,太阳还没下山,村里有聚会,祭祀神社,人们准备了豆荚,姜芽和肉,肉香和稻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走在家乡的田野上,只见稻菽千里,稻花摇曳,蜻蜓、白蛉在稻浪中飞来飞去,螳螂则在稻穗上等待捕食昆虫,俨然像田野的主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一句反问,突出郊外气氛,充满山野情趣。这成为千古名句。描写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以及朴素热闹的农家风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红”的“蜻蛉”,“绿”的“螳螂”,色彩鲜艳,对比分明,活现出春天盎然生机。 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当代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在豆荚、姜芽、社肉、稻花等俗物营造的环境中,红蜻蜓配上绿螳螂,给人以“尘俗”的感觉。这种尘俗感觉,使人耳目一新,让人仔细品味俗文化的滋味,从而在底层的世界同样得到另一种审美的享受。 鉴赏:在豆荚、姜芽、社肉、稻花等俗物营造的环境中,红蜻蜓配上绿螳螂,给人以“尘俗”的感觉。这种尘俗感觉,使人耳目一新,让人仔细品味俗文化的滋味,从而在底层的世界同样得到另一种审美的享受。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