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创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创新.ppt

颅脑外伤性眩晕 眩晕是常见症状,其发生率约为51%?90% 由于损害前庭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而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眩晕,伴发症状也不同 如迷路震荡可迅速出现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耳聋,以后由大脑的代偿作用可于较短时间恢复 颅脑外伤性眩晕 迷路损伤发生出血时眩晕持续较长 颅底骨折可直接损伤第八颅神经,迅速出现眩晕、眼震、耳聋 脑干挫伤后眩晕较常见且较持久,其形式多不呈旋转性,不伴有听力障碍而伴有其他颅神经或上、下传导束受损的体征 CT或MR可明确诊断 癫痫性眩晕 属单纯部分性发作中的感觉性发作即前庭癫痫 主要表现短时眩晕发作,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数秒至数分),感觉自身旋转、漂浮或下沉感或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运动,发作频率一周一次或一天 数次不等,多数伴短暂意识丧失 无耳鸣、耳聋和眼震 脑电图有癫痫的特征性改变,一侧或双侧颞区棘波、尖波、慢波发放是重要诊断依据 眩晕为较常见的症状,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者占5~12%,在病史中有眩晕者占7~26% 眩晕是由于第四脑室底前庭神经根进入处的斑块所致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眩晕,被动及主动转头时即可引起或加重,伴恶心呕吐,但耳鸣及耳聋少见 脑干和小脑受损者,40~70%有形式多变的眼球震颤,表现为水平性、旋转性或持续性 CT或MR示多处脱髓病灶,寡克隆带阳性 多发性硬化 各种类型的脑炎、脑膜炎、脑脑膜炎均可直接或间接累及前庭神经整个通路而出现眩晕 全身感染高烧病人亦易出现眩晕,系因高热刺激了前庭通路引发其功能亢进所致,眩晕常随体温下降而自行缓解或消失 感 染 小脑周围蛛网膜炎的症状与该处的肿瘤相似,但炎症所致的眩晕有较明显的缓解与复发 脑干脑炎起病较急,有发热,迅速出现头痛和眩晕,以中脑和桥脑的局灶损害较常见 感 染 一些耳毒性药物损害第八对颅神经引起眩晕,如链霉素、新霉素等 临床表现主要是自发性眩晕,大都有周围环境颠簸不定的感觉,很少是旋转性的。患者行走不稳、步态蹒跚,静卧时好转 前庭功能试验反应显著减退,且为双侧性; 耳蜗神经损害者尚有双侧感音性耳聋 上述症状一般在用药2~4周后发生,停药1~2周后好转。但也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以上 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 一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长期服用,特别在剂量较大时常可引起小脑中毒性损害,而引起眩晕。但症状一般较轻,常伴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仃药后减轻 全身疾病性眩晕 几乎各系统疾病都可发生眩晕,而以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如阿-斯(Adams-Stokes)二氏综合症,发作较轻者可因迷路血液供给有急剧改变而出现眩晕发作 颈动脉窦综合征的患者常于头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或颈部突然受压时迅速出现眩晕,重者晕厥 全身疾病性眩晕 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每于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可骤然发生眩晕及晕厥 中度或重度贫血的患者常在用力或运动时出现眩晕 低血糖引起的眩晕多发生于饥饿时,伴出汗、全身无力和不稳,注射葡萄糖后可缓解 有时血液粘稠度改变使血流淤滞也可引起眩晕发作 眩晕的治疗流程 眩 晕 发作期 间歇期 一般处理 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寻找病因 康复治疗 预防发作 静卧、减免刺激控制水盐摄入防止并发症 镇静、抗晕剂:如安定类;改善血液循环药:如西比灵;抗胆碱能制剂:如莨菪碱;脱水利尿剂:如速尿;营养代谢药: 如ATP 病因明确者, 进行相应 处理(如抗 感染、手术 手法复位) 理疗;体疗;重点加强;平衡功能的锻炼。 减免诱因 增强体质 药物预防 如西比灵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Vertigo o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 (专家共识) 误区: 头晕/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VBI) =颈椎病 一.背景(Background) 后循环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1.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发现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