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兴紫砂陶刻妙窥
紫砂壶兴起于宜兴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茶文化大环境陶冶下的成果,尤其是文人的参与,将茶文化提升一个精神文化层次,而且经由艺人亲自设计紫砂壶,或自己再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追求紫砂壶的鉴赏价值。
宜兴紫砂是中华陶瓷文化艺术的精神领地。数百年来,宜兴紫砂就以其温润的色泽、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装饰、雅致的品味而为众多文人、爱茶人和收藏爱好者所钟爱。历朝历代文人在参与紫砂器皿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将诗词书画、铭印雕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引入紫砂装饰,而且将他们的生活品味、审美趣味和哲学感悟融入到器皿的创作之中,从而使精美的紫砂器,极具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紫砂界,“字以壶传,壶随字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岁月漫漫,光阴荏苒。
历史源流 曼生文化
同古代的陶器一样,紫砂的刻饰最初只是在器皿上刻划制陶人的姓名和铭号。根据史料,元末明初的紫砂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明蔡司霪《荠园丛话》里记载道:“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当时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由此形成了紫砂陶刻的先河。时至明万历年间,制壶艺人署名落款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形式。此后,制器者和爱好者日渐追求紫砂器皿上的书法绘画和铭刻趣味,钟情紫砂的书画名人、金石大家、文人骚客纷纷介入其中,促进了紫砂陶刻工艺的发展。
明代的时大彬制六角壶壶底镌“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阳羡茗陶录》记载他“镌壶款时,初请能书者落墨,以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贴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
曼生壶的文化现象,在宜兴紫砂陶刻史上最具成就、且最具影响者莫过于清代嘉、道年间的陈曼生。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绘画和篆刻大家,被誉为西泠八家之一。这位造诣浓厚的学者,倾心于紫砂器皿的造型与装饰,他与紫砂艺人杨彭年合作,融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设计出宜兴紫砂经典之作——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的“曼生壶”上,诗文金石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陈曼生在紫砂器的创新中倾尽自己的心血,从而设计创造出这一套流芳后世的紫砂佳作——文人曼生壶。他与制壶人的完美合作,不仅为中国的金石书法表现找到了一种新表达方式,而且成就了中国文人紫砂壶之梦,使紫砂壶成为受人推崇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他也由此为后人尊称为壶之尊圣和古今紫砂第一人。他与制壶人之间的融洽无间的合作和探索,不仅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紫砂传世珍品,而且为后人归纳出来一套独特的紫砂装饰艺术,形成了一种历史上难得的“曼生壶文化现象”,为尔后壶艺的精粹发展,创造了紫砂陶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自陈曼生开创一代新风之后,朱石楳、瞿应绍、邓奎、胡公寿、梅调鼎、徐三庚等一批书画家积极参与其事,推动了紫砂装饰艺术的发展。清末,宜兴著名书画金石家沈瑞田、崔克顺、陈研卿、陈懋生等,积极地与制陶名家合作,创作出一大批紫砂经典之作,他们功底深厚,技艺娴熟,所刻之器布局,雅俗共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文人与制陶者之间的合作,赋予以实用为主的紫砂器以更多的文化艺术内涵,充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由此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独特的艺术文化现象。这种结合,将制陶技艺与装饰艺术完美结合,将紫砂艺术纳入艺术创作的范畴,推动紫砂艺术向深的文化层次发展,从而确立了紫砂陶刻艺术的“金石文化艺术典范”的地位。
技法形式 融于茶道
数百年来,文人雅士对茶道和茶器的钟情,以及对紫砂茶器装饰的偏爱,特别是历代文人的直接参与,将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理念融入到紫砂器的装饰之中,因而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如同传统的中国书画流派纷呈一样,紫砂的陶刻装饰或古朴、或典雅、或清逸、或纤秀,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制陶大师们也由此形成了紫砂装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尽管紫砂陶刻装饰是以刀代笔,融传统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于一体,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装饰技法可以说是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从而形成了紫砂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就陶刻技法而言,紫砂器的陶刻装饰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誊印画稿陶刻和直接陶刻,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印刻和空刻。
印刻是我们最常见的刻陶方法。先将事先临摹或创作的书法、国画、图案等底稿誊印到紫砂器皿的表面,然后再按照这些誊印稿进行刻饰。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制陶者会采用这样的陶刻方法,因为这些人没有较好的创作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荧光微球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VIP
- NB_T 10091-2018高压开关设备温度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 单缸液压圆锥破操作保养规程.docx VIP
- 六年级(上)语文1-28课核心考点汇总.pdf VIP
- 夏商周考古思考题.pdf VIP
- 2025年铁路局招聘考试题库《铁路基础知识》及答案.docx VIP
- 武汉大学泛函分析讲义.3.1共轭空间与共轭算子.pdf VIP
- 浅析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doc VIP
-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文轩湖西校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VIP
- GB_T 3246.1-2024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