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艺术%3a《方氏墨谱》与《程氏墨苑》.pdfVIP

墨的艺术%3a《方氏墨谱》与《程氏墨苑》.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梅娜芳 古希腊的艺术观念——文献的价值 第一章 晚明文人的趣味:墨之为艺术 第一节 徽墨的兴盛 所谓徽墨,是指安徽省徽州地区所产之墨,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 质,于唐末五代发端于安徽歙县。北宋宣和三年 (1121),徽宗下令改 “歙州” 为“徽州”,“徽墨”一称随之出现,并逐渐取代北方在制墨业上的中心地位,名 扬天下,形成了“现代良墨,悉出皖南”的局面。 历经功精料优的南唐,制墨业在宋代不断改进工艺,最终于明代进入全盛时 期,形成了争奇斗艳的盛况,尤其是万历年间,更有“墨之在万历,犹诗之有盛 唐”的美誉。明代制墨业的兴盛体现在诸多方面,除墨质精良外,从业人数更是 1 规模庞大。据明末麻三衡《墨志》记载,自周而明共有墨工 248人,其中仅明 2 代墨工就有 127人,即使去除少数杂错重出者,其规模亦远超诸代,足证此乃 墨家蜂起之年代。此外,明代墨书迭出,无论在数量还是篇幅,甚至印刷的精美 上都堪超前代,关于这点,在本文第四章第一节会有详细论述。最后,也最显著 的一点,就是明代徽墨装饰图样的翻成出新,这能在《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 这样大部头的图谱著作中得到印证。这最后一点正是本文的关注点,在正式进入 论题前,先来了解一下徽州制墨业得以兴盛的诸多因素。 3 首先,徽州地区具有发展制墨业的资源优势。人工制墨之初盛行松烟墨 , 其制作在汉代就已初具规模,到唐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时的主要产墨之地都 分布在松林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如汉代的扶风、隃糜、延州,隋唐的易州、潞 州、燕州、绛州、陇州、岐州等地,都属于北方地区。但是,烧烟制墨对森林资 4 源的消耗非常庞大,所以诗人贯休会有“山枯见墨烟” 的感叹。再加上官府大 兴土木,以及唐末北方地区的兵连祸结,对北方松林资源的破坏尤为严重。宋代 沈括在发明石油制墨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发现,齐、鲁等地的松林已被砍 1 《墨志》是一部具有随手笔记性质的书籍,杂抄了前代有关墨的记载,同代人的赏墨名言,兼有作者自 己对各家墨品的臧否。关于《墨志》的具体介绍详见本文第四章第93 、94 页。本文墨工人数的统计以《昭 代丛书》本为依据,见桑行之等所编的《说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年,第87—104 页。 2 麻三衡是根据墨上的落款来确定墨工姓名的,因为断句不当而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根据“方正孙玉亮” 的落款将方正的孙子方玉亮误断成孙玉亮,另外如所记“方正泳”当是指方泳,方正冕当是指方冕。 3 从质地上讲,墨大致可以分成松烟墨、油烟墨、松油烟墨、漆烟墨、混合烟墨、工业烟墨。松烟墨是指 以松(也包括桐木烧烟)为原料,烧烟所制之墨,松烟质地较轻,墨色浓黑无光泽,入水易化。松烟墨是 最早的人工制墨,一直到宋代都居于主要地位。自明而清,油烟墨盛行,松烟墨的产量逐渐减少,为示区 别,墨家常在墨上标明“松烟”或“松煤”的字样。油烟墨是以桐油、麻油、猪油等为原料烧制烟料制成 的墨。油烟墨质地较重,墨色泛紫,有光泽,墨上常有“贡烟”、“顶烟”、“超顶烟”、“五石清烟”等字样, 明代以来盛行。漆烟墨是以生漆为主要原料烧烟制成的墨,始于宋代。漆烟墨细腻滋润,光亮如漆,但造 价高昂,少有生产。混合烟墨是用松烟、油烟混合制出的墨,较为罕见。工业烟墨,也称洋烟墨,是清末 从西方输入的制墨原料,主要以煤烟为原料,质量不及传统原料所制之墨。 4 语出贯休《怀洛下卢缙云》,“一减三张价,幽居少室前。岂应贫似我,不得信经年。木落多诗藁,山枯 见墨烟。何时深夜坐,共话草堂禅。”收录于《全唐诗》。 1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梅娜芳 古希腊的艺术观念——文献的价值 1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