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山壁画 宝山壁画是引人注目的昂贵文物。此壁画发现于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乡境内。199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宝山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贵妃教鹦鹉图》。该画高0.7米、宽2.3米,用于笔重彩绘制,最突出的表现了 晚唐风格。唐代擅长绘贵妇仕女的大师周昉绘制了《杨贵妃教鹦鹉图》,不仅享誉中原,而且还影响全国各地。发现于阿旗宝山古墓里的这幅画,就是契丹人聘请中原画家按照周氏风格绘制的, 技法深得周氏画风的真传。在唐人真迹稀如星风的今天,能够从中完整了解唐代人物画的杰出成就,堪称美术史研究的辛事。这幅壁画现今保存在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历经千年,恍如新绘,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欢迎大家观看!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策略 1 .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并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 1、婴儿同伴关系的发生 有人对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研究,并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 (1) 物体中心阶段。 (2)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婴儿早期的社会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了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是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 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 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地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好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同伴的作用 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社会游戏规则的学习,同伴从不同于家庭的角度为儿童提供关于这些规则的信息,并评价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如何。同伴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强化者 榜样 社会比较的参照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 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儿童自身不可控的特征 社交技能 此外,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的特点有是否友好、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脾气大小、活泼程度、爱说话程度、胆子大小等。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四种社交类型的儿童 受欢迎型幼儿 被忽视型幼儿 被拒绝型幼儿 一般幼儿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婴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一)师幼关系的类型 李红 (2007) 结合我国当前幼儿园的实际,从师幼接触的性质,将师幼交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亲密型 紧张型 淡漠型 三、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师幼互动指基于教师与幼儿交往而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根据庞丽娟等的研究,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种: 教育性 交互性和连续性 网络性 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1、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敏锐地捕捉幼儿发出的信息,并能做出积极的反馈、支持和引导 3、不断探索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1) 通过谈话奠定情感基础 (2) 在平等的交往中引导孩子自主地发展 (3) 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愉悦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 性别角色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性别行为 男女儿童通过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