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感染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 解放军总医院 刘又宁 细菌先于人类在自然界存在 最古老的细菌化石——非洲南部的单独曙细菌化石,距今已有32亿年之久 南非的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是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 细菌的适应能力和繁殖力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2007年美国科学家报告在南极冰川下发现细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2007:13455-13460) 美国的J. A.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 大肠杆菌的繁殖周期大约为20分钟 细菌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 细菌在自然界的存在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生长在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起到固定空气中的氮,制造氮肥的作用 细菌对维持人的生命也是必需的 人体正常寄生细菌的总数100万亿,远远超过细胞总数,其重量可达1.72kg 肠道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K 肠道厌氧菌:双岐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1、B2、B6、B12和叶酸等,抑制致癌物或辅致癌物的形成,激活巨噬细胞等增强免疫功能 体表、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有阻碍致病菌生长的作用 细菌产生耐药的本领是惊人的 天然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 继发耐药: 基因突变:如gryA突变导致喹诺酮类耐药 质粒介导:可以从同种、异种细菌获得耐药质粒,甚至从环境中获得游离耐药质粒 抗感染药物应用导致的细菌耐药 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速度 头孢菌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引起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产ESBLs增加 美国12家医院: 头孢菌素应用引起ESBLs增加 大环内酯类与肺炎链球菌耐药 亚洲各地肺炎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情况(ANSORP监测结果, Song JH, et al. AAC, 2004;48:2101-7)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药物的耐药机制 核糖体靶位点改变 erm基因介导 交叉耐药: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 耐药表型 cMLS:内在型高水平耐药(红霉素MIC≥64?g/ml) iMLS:诱导型耐药 主动外排系统 mef基因介导 红霉素低水平耐药( MIC≤32?g/ml ) 对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敏感 我国肺炎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表型和基因型 大环内酯类的消耗和红霉素耐药相关(r=0.942,P0.001)(西班牙,1979-1997) 喹诺酮类与大肠杆菌耐药 我院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的变化 国内外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的变化 为什么细菌对喹诺酮耐药在我国发展的如此迅速,其确切原因尚未清楚,除临床原因外,是否在饲养供人食用的动物时滥用了喹诺酮类药物?很值得追究。 抗生素附加损害 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利与弊 目前中国大陆耐药严重的细菌: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达56.8%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达42.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9.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48%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63.9% 细菌耐药问题就是抗生素治疗最重要的附加损害 不同种类抗生素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 改变投药策略试图 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抗生素干预策略 抗生素替换(Substitution) 抗生素轮换或循环(Rotation or Cycling) 多样化用药(Diversity or Mixing)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杆菌对TZP和CAZ耐药率的变化 IPM替换CAZ: Squeezing the Antimicrobial Balloon? 抗生素替换应注意的问题 抗生素替换有助于遏制一定环境内已经存在的G-杆菌的某种严重耐药问题,并可能提高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成功率 用于替换的抗生素应不受原耐药机制的影响 产ESBL菌的流行:酶抑制剂复合物替换第3代头孢菌素 产AmpC酶细菌的流行:第4代头孢菌素替换3代头孢菌素 抗生素替换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挤压耐药气球的效应——即新耐药细菌的出现取代原耐药细菌的消失 ROTATION:对替换策略的修正 与被动的替换不同,循环通常是一种主动的、先发的干预措施 按一定的间隔时间和顺序轮流使用几种或几类抗生素 替换策略的建立应满足以下条件 存在抗生素压力导致耐药菌的选择和富集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进行以避免新耐药机制的外源性输入 循环药物之间没有交叉耐药机制 ROTATION:相互矛盾的临床试验结果 支持抗生素循环的研究 Kollef, AJRCCM. 1997;156:1040-8 Gruson D, AJRCCM. 2000 Sep;162:837-43 Raymond DP,Crit Care Med. 2001;29:1101-8 Moss WJ,Crit Care Me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