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表层的互文性与深层的隐喻性--苏轼咏物词《水龙吟》的诗学解构.pdfVIP

结构表层的互文性与深层的隐喻性--苏轼咏物词《水龙吟》的诗学解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表层的互文性与深层的隐喻性--苏轼咏物词《水龙吟》的诗学解构.pdf

2015年 1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5 第3O卷 第 1期 JournalofWeinanNormMUniversity Vo1.30 No.1 【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 结构表层的互文性与深层的隐喻性 一 苏轼咏物词 《水龙吟》的诗学解构 曹 章 庆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37) 摘 要 :苏轼咏物词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具有结构表层互文性与深层隐喻性的奇妙作品。在表层结构 中,杨花的漂泊无着、化为流尘与思妇的梦寻落空、悲慨落泪相互交融 ;而在深层结构里,杨花、思妇的不幸遭遇又共同隐喻 苏轼前半生仕途辗转漂泊 ,甚至贬谪九死一生的刻骨铭心伤痛。杨花、思妇、创作主体鼎足而三,表里互融,同场共振 ,蕴含 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水龙吟》的诞生,是苏轼仕宦漂泊、贬谪生涯的深刻遇合与天才创构,可遇而 不可求。从某种意义上,章词也是苏词的互文。 关键词 :苏轼;水龙吟;互文性 ;隐喻性;解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5)O卜0072—04 收稿 日期 :2014—12—40 作者简介:曹章庆 (1955一),男,广东化州人,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 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美学研 究 苏轼是北宋创作咏物词最多的作家,在现存 下两片中。充分利用互文的关系.在分写杨花、思妇 370多首词中,咏物词近50首,而 《水龙吟》(似花 的同时,将其词意互相包孕其 中。 还似非花)则是宋词 中的名篇。王国维认为:“咏 上片前 5句写杨花的特性及遭遇 :“似花还似 物之词,自以东坡 《水龙吟》为最工。”[13471据王兆 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 鹏、郁玉英 《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苏轼 《水 有思。”后6句写思妇梦寻失败:“萦损柔肠,困酣娇 龙吟》在百首宋词中排名第十二位 ;就咏物词而言, 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 排名仅次于姜夔的 《暗香》(旧时月色)居第二。[2J8 呼起。”在这里,杨花的飘落无着正是思妇无情被 因此千百年来,对本词的精彩点评很多。①本文不 弃、不能 自主的命运象征,而思妇 “梦郎去处”的苦 打算做一一评述,而只想换一个角度,从其结构表 苦追寻又是杨花飘无定所、乍落还起的传神写照, 层的互文性与深层隐喻性进行文本解构.以揭橥其 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下片前面8句重点写杨 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独特艺术。② 花凋零 .以 “不恨”反跌 “恨极”:“不恨此花飞尽 ,恨 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一 、 表层结构的互文性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其春意阑珊、雨打 这里所说的互文性,不但指传统修辞的上下省 萍碎的凄凉情景.又与思妇青春流逝、迟暮憔悴的 略参互成文 。而且还包含西方批评 的概念 ,指两个 以上文本间发生的相互关系。 ① 关于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评论资料,曾 中国互文这一概念 .最早 由汉代经学家郑玄提 枣庄主编 《苏词汇评》(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辑录30 出,而率先对本词进行解释的则是唐代贾公彦。他 条。吴熊和主编 《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 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故 日互 版)辑录22条。朱靖华、饶学刚等编著的 《苏轼词新释辑 评》(中国书店2007年版)辑录36条。 文。”[3Jl1¨6可见,传统修辞学上的互文,是指上下省 ② 本文引述苏轼文献,词依据朱靖华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