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额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居民储蓄额分析.doc

我国居民储蓄额分析 摘 要:本文为了考察1998年前后的中国居民的总储蓄—收入是否发生变化,探讨了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居民储蓄额的影响,考虑在医疗、住房等重大体制改革即大概1998年前后通货膨胀等对于居民储蓄的影响,增设了虚拟变量,运用虚拟变量法对居民储蓄进行实例分析,同时运用了邹至庄检验来了解98年前后两阶段居民储蓄额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得出我国居民98年前后的储蓄偏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我国居民储蓄额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国内生产总值;虚拟变量;邹至庄检验 1 引 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增长,储蓄余额不断增加。储蓄与投资、消费两大因素密切相关,而投资、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研究居民储蓄总额十分必要。居民储蓄作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1998年3月“五项改革”,指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实行医院和药房收入分开管理、分别核算的新机制,改变“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不合理情况中国人的医疗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通过全面提高租金,做到以租养房,促进购房,从而实现住房资金的良性循环,并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则是理顺分配关系(补贴理入工资、计入企业成本),提高职工的经济负担能力,进一步实行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这是中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房改总体方案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 其中 sav表示我国居民年末储蓄余额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dt为虚拟变量 为虚拟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交叉项 u是剩余残差 因为dt=,所以有: E(sav|dt=0,gdp)= E(sav|dt=1,gdp)=\ 可分别表示1998年前和1998年后的储蓄函数。 表1 1989年—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与GDP数据 年份 国民年末储蓄余额(亿元) GDP(亿元) 年份 国民年末储蓄余额(亿元) GDP(亿元) 1989 5146.9 16992.32 1999 59621.8 89677.05 1990 7119.6 18667.82 2000 64332.4 99214.55 1991 9244.9 21781.50 2001 73762.4 109655.17 1992 11757.3 26923.48 2002 86910.65 120332.69 1993 15203.5 35333.92 2003 103617.65 135822.76 1994 21518.8 48197.86 2004 119555.4 159878.34 1995 29662.3 60793.73 2005 141051 183217.40 1996 38520.84 71176.59 2006 161587.3 211923.50 1997 46279.8 78973.03 2007 172534.19 257305.60 1998 53407.47 84402.2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 2.2 对模型做OLS估计 对模型做OLS估计,结果如下表: 表2 模型的OLS估计输出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cons -6746.321 3023.749 -2.23 0.044 gdp 0.6591032 0.0766873 8.59 0.000 dt*gdp 0. 434498 0.1553473 2.79 0.003 dt 4696.666 2047.851 2.29 0.037 Number of obs 19 F-statistic 457.66 R-squared 0.9896 Prob . 0.0000 Ad R-squared 0.9875 SSR 535562532 得到回归模型为: = (-3023.794) (0.077) (2047.851) (0.155) 由,的显著不为零可以看出,两个时期的回归方程是相异的,储蓄函数分别为: 1998年前: 1998年后: 2.3 模型的检验 2.3.1 对模型做异方差检验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回归方程的随机扰动项具有相同的方差,也称同方差性如果对异方差模型进行OLS估计 ,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Breusch-Pagan检验,结果如下: 表3 Breusch-Pagan检验输出结果 Code hettest Ho Constant variance Variables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