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讲宋元南戏专题
第六编 元代文学第一讲 宋元南戏专题 第一节 南戏的产生和流传 一、南戏的称名: 南戏:与北杂剧相对; 俗称戏文,或称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 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二、南戏的产生与流传 1.南戏的产生与流行时间 南戏产生于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根据近人考证); 盛行于南渡之后的南宋时代; 南宋王朝偏安于临安(杭州),给南戏的兴盛提供了种种条件。 2.南戏的产生的地域 (1)南戏产生于温州说; (2)徐朔方先生的不同意见 典型问题: 为什么南戏会产生于温州地区呢? 1)环境安定。 2)商业发达。 3)文化传统。 三、南戏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民间歌舞的小戏。 第二个阶段,南宋时期,南戏进入临安和其他城市,吸取各种艺术养料,发展为大戏,《张协状元》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第三个阶段,元代初期到中期,南戏文与北杂剧互相影响。现存《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 第四个阶段,元末明初,南戏有了更加突出的发展,《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南戏名剧相继出现,并为后来明代南戏系统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四、南戏存目 1.钱南扬《戏文概论》的统计 2.南宋戏文存目 五、南戏的主要特点 第一,篇幅较长,以“出”(或场)为单位。 第二,剧本开头,都有题目正名和副末开场。 第三,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南北联套。 第四,每场戏,曲牌不限一个宫调,唱词也不限通押一韵。 第五,凡登场的各门脚色,都可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 第六,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色,以生、旦为主。 第七,伴奏乐器,至少有鼓、笛、拍板。 六、附录:传统戏曲行当(脚色制) 1.元杂剧行当 2.昆曲江湖十二脚色 3. 汉剧十行当 4. 京剧四大类型 第二节 高明和《琵琶记》 南戏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吸取了北杂剧的艺术营养后,到元代末年,已完全成熟,《琵琶记》是其代表作品。 一、高明的生平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后人称他东嘉先生,温州瑞安人。《琵琶记》作于他解官后,旅居宁波城东之栎(lì)(yuè)社。 二、《琵琶记》的思想和艺术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原型与民间形象 《琵琶记》中的蔡伯喈(jiē),即东汉著名学者、官拜左中郎将蔡邕。 南宋初始有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在民间广泛流传,剧中之蔡伯喈却成背亲弃妇之人,且为暴雷震死。 附录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2.创作缘起 徐渭认为“里俗妄作”,高明作《琵琶记》,被认为是替蔡邕洗冤。 3.典型分析 蔡伯喈 赵五娘 张大公 (二)艺术成就 1.语言:清丽本色,委曲必尽。 2.结构布局:两条情节线索交错展开,形成对照,一边是豪华优雅的相府生活,一边是吃糠卖发的苦难遭遇;人物一方是无限思念,一方是无尽哀愁。这种布局,在当时南戏剧坛上独树一帜。 第三节 荆、刘、拜、杀 四大南戏: 《王十朋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 一、《荆钗记》 表现爱情主题,剧中主要人物王十朋及钱玉莲,不为富贵所引诱,历尽磨难而不变心,表现了忠于爱情、反抗邪恶的品格。全剧情真意切,颇为感人,受到后人称赞。 二、《白兔记》 《六十种曲》本《白兔记》语言通俗质朴,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中间保存着民间风俗习惯(报社、祭赛、保穰),可见和民间文学的密切关系。 三、《拜月亭记》 也称做《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明人以为此剧作者施惠(字君美,元时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但亦不能确定。此剧在四大南戏中成就最高。歌颂了坚贞爱情和崇高的友谊。 明改本题做《幽闺记》,改动较大。 四、《杀狗记》 亦称《杀狗劝夫》、《杨德贤妇杀狗劝夫》。全剧意在宣扬礼教风化,但关目拙劣,绝无效果。且结构松散,拖沓冗杂,全无可取。在四大古戏中成就最低,惟“事俚,词质”,尚为曲家首肯。 思考题 1.南戏的定义 2.列举南戏的代表性剧目 3.南戏的主要特点 4.为什么南戏会产生于温州地区? 推荐书目 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钱南扬《戏文概论》 * 《琵琶记·汤药》 《琵琶记·吃糠》 《荆钗记·绣房》 《白兔记》 《拜月亭记》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