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世界上可能超过有14万种的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稻种,因此稻的品种究竟有多少.是很难估算的。而水稻的病害有好多种,其中最为严重的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关键词:水稻;病害;综合防治   一、稻瘟病   1、症状识别:水稻生个生育期均能发生稻瘟病,按发生时期及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1 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前发生,除在芽和芽梢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基部变成黑褐色,并蜷缩枯死。   1.2 叶瘟:发生在三叶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期的叶片上,病斑随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分四种类型:   1.2.1 慢性型: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两端有沿叶脉伸入健部组织的褐色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灰色霉状物。   1.2.2 急性型:病斑正反两面密生灰色霉状层,病斑多生在嫩叶和感病品种上发生,它的出现常是叶瘟叶瘟的预兆。   1.2.3 白点型:多发生在感病品种的嫩叶上,病菌侵入后恰遇天气干燥、强光照射时发生。   1.2.4 褐点型:常发生在抗病品种和老叶上,不产生孢子。   1.3 节瘟:病节凹陷溢缩,变黑褐色,易折断。潮湿时上长灰色霉层,常发生在穗劲下第一、二节。   1.4 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劲、穗轴和枝梗上。被害轻的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   2、病原特征   稻瘟病菌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   稻瘟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根据它对水稻品种致病性不同,可分化为不同的生理小种。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种谷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水稻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存在高抗至感病各种类型,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性也有差异,以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感病。叶片抽出当天最感病,穗劲以始穗期最感病。氮肥施用过多过迟,长期深灌,冷浸田均易发生病害。气温在24~30℃,阴雨多雾,露水重,田问高湿,祷祝体表较长时间保持水膜,稻瘟病往往大发生。所以山区和沿海稻区雾多,露重,少光照,稻瘟病经常发生。   4、综合防治   4.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在种植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防止单一化,并注意品种轮换,更新,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4.2 加强水肥管理: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有机肥,适当施用硅酸肥料。做好排灌工作,防止串灌、漫灌、和长期深灌,做到前期勤灌、浅灌,分蘖末期适时掏田,后期灌好跑马水,保持干干湿湿。促使稻苗壮杆旺根,增强抗病力,减轻发病。   4.3 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和搭棚。种子消毒。   4.4 化学防治:防止苗瘟或叶瘟要掌握早发病初期用药,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防治穗颈瘟分别在抽穗始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常用药剂有:每667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喷药后一小时遇雨不用补施,或40%富士一号如乳油70~75ml或40%稻瘟净乳剂每667m2用125~150ml。   二、水稻纹枯病   1、症状识别: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受害。主要侵害叶梢和叶片,也可危害叶杆穗部。叶梢发病现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扩大后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受害严重时,叶梢干枯,上面叶片随之枯黄。叶片发病与叶梢病斑相似,单形态不规则。   2、病原特征:追到纹枯病菌有性世代属担子菌亚门,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靠菌丝和菌核侵染传播。   3、发生规律: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间杂草及其他病主上越冬。从叶梢内侧表皮气孔侵入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一般在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主要在株、从间横向扩展。   4、综合防治   4.1 打捞菌核,减少初侵染菌源:在春耕灌水耕田及平田插秧前打捞田边、田角的浪渣,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可清除菌核。   4.2 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全层一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过迟。科学用水。   4.3 化学防治: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水平扩展向垂直扩展的转折阶段进行。常用药剂有:每667m2用5%井岗霉素水剂200ml,或10%井岗霉素水剂lOOml,或50%纹枯剂100g,兑水75kg喷雾到稻株下部。   三、稻白叶枯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其症状因水稻品种,发病时期集侵染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1 叶枯型:最初形成黄绿或暗绿色小病斑,随即沿叶缘上下延伸。形成黄白或灰白色条状病斑。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呈波纹状   1.2 急性型:病叶青灰或暗绿色迅速失水,卷曲,呈青枯状。一般仅限于上部叶片,不蔓延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