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演唱会做成大片
“相信音乐”是一间音乐制作公司。来自台湾,代理五月天和梁静茹等歌手。这些年它是“全音乐经纪”在华语唱片中做得最好的公司,听他们介绍自己,或许不只“相信音乐”,看起来更“相信大片”。
2006年相信音乐成立的时候,演唱会还被看作是推动唱片销售的一种辅助宣传工具而已,由于受互联网免费下载的冲击,2006年全球实体唱片销量已经从2000年的269亿美元下降到188亿美元。许多唱片公司都面临倒闭和兼并。“相信音乐 ”就成立在这一年。
创始人似乎想用这个名字不断让自己坚定继续经营下去的信念。而相信音乐之所以会转向演出市场起初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以前做唱片60%都不会赔钱,到了2006年,70%的唱片都赔钱,公司预算缩减,并不能很好地照顾每一个艺人。”相信音乐的执行长陈勇志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当时陈勇志和相信音乐如今的运营长谢芝芬—她同时也是台湾摇滚组合五月天的经纪人,两人所在的滚石国语一部集中了滚石最好的几组艺人,由于唱片销售的萎缩和投资的失误,国语一部的收入几乎都被拿来填集团的“窟窿”,大批艺人在合约期满后选择与其它唱片公司签约,五月天与滚石唱片的合约也即将到期。陈勇志和谢芝芬说服了滚石的管理层,在2006年7月组建了独立的音乐公司—相信音乐,旗下签约歌手有五月天和梁静茹,而滚石只扮演唱片发行方的角色。
“卖CD”的模式已经被证明难以为继,而陈勇志给新公司的定位是“以音乐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内容的新公司”。他所说的“新内容”是指演唱会的制作、主办和营销,影音产品和流行文化书籍的出版,明星商品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将来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配合新定位,相信音乐抛弃了传统音乐公司在唱片、经纪、演唱会分别签约不同歌手的做法,一律采用“全经纪”的模式,掌控和艺人相关的完整权利。
这并非相信音乐的创举。这种模式在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歌手Roby Williams和百代唱片的合作。全经纪在欧美真正开始流行是2007年,麦当娜在结束了与华纳唱片的25年合作后,同全球最大的演出商Live Nation签订了10年价值1.2亿美元的“天价合约”,轰动整个欧美流行乐坛,标志着欧美音乐行业从唱片主导转向演出主导。
谢芝芬希望在中国内地试验这一模式。现在看起来五月天和梁静茹的组合能帮上大忙,但当时内地的演出市场比较青睐刘德华、张学友这样的歌手,认为他们的歌迷群体才有可能创造利润。2005年还在滚石的谢芝芬曾说服公司自费在内地举办了第一场梁静茹演唱会,结果不赚钱。但由于这次演唱会的举办,随后梁静茹的商演价格却大大提升。
有了这次经验,独立之后的相信音乐2006年12月一口气把旗下的王牌歌手全带到了上海大舞台:五月天、梁静茹、丁当、品冠等等,办了一场拼盘演唱会,成为当年上海仅有的三场盈利的演唱会之一。“另外两场是蔡琴和费玉清。当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让所有人看到了内地年轻人对演唱会的热情和消费能力。”相信音乐(北京)副总经理李宜勋说。
趁着首场演唱会成功的热潮还未退散,相信音乐紧跟着在2007年至2008年办了两场五月天巡回演唱会,分别是“离开地球表面”和“回到地球表面”,23场演出吸引了超过30万人观看。
此后这个纪录被不断刷新:2009年44场的“DNA创造”和“变形DNA无限放大版”演唱会;2011年“诺亚方舟”演唱会在1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67场演出,吸引了220万人次。2012年他们把演出场地选在了可容纳十万人的鸟巢,所有的门票在预售开始后3分钟即告售罄,刷新了内地演唱会的售票速度。
为了跟上这一节奏,相信音乐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演唱会制作部门—必应创造。通常音乐公司做演出的方法是出租艺人,而将制作外包给第三方的公司。自己制作最大的好处在于你能把控所有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讲故事的方法。
必应创造通常在巡演开始半年前就会得到歌手、场次、规模等演唱会的基本信息。他们随后会去了解歌手的性格喜好、发行过的专辑,也会和他们面对面聊天。“差不多需要花一两个月提交一个策划方案,包括演唱会主题、曲目编排、视觉和新科技的应用。”必应创造制作总监周佑洋说。他负责所有演出制作业务并管理必应创造团队。这当中必应创造通常需要和歌手以及唱片公司进行多轮沟通。方案通过之后就会进入实验阶段,最后才是彩排和演出。
陈勇志向必应创造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像拍摄一个完整的故事那样设定演唱会的主题。比如五月天2012年的演唱会主题设为“诺亚方舟”就是要表达世界末日的感觉。“国内绝大部分演唱会只是把歌唱完,节目编排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样式,快歌到慢歌,然后爵士摇滚,最后是串烧的,再来个返场就结束了。没有任何主题的连接,这几年舞美开始做得炫了,才开始有导演的概念。”星外星唱片企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