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口大峡谷与大瓦山区的地貌研究.pdf
维普资讯
第l8卷 第4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VoL18,No,4
2003年8月 JournalofLeshanTeaehe~ College AII辱2OO3
.
金 口大峡谷与大瓦山区的地貌研究
罗 成 德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四川 乐山614004)
摘 要:大渡河金 口大峡谷位于大渡河下游,主要支谷有8条,皆以嶂谷地貌为特色。与大峡谷相邻的大瓦山
(3236m)为我国最高的桌状山。这一区域的地貌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明显,具有丰富的旅游地貌资
源。
关键词: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大瓦山;喀斯特地貌
中图分类号 :P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3)04—0001—05
河区167.96Km2、汉源县 108.09Km 、甘洛县 58.
1.区域范围
37Km )。地理位置处于 102。54’11”一l03。7’7”
大渡河下游 (石棉 以下)位于 四川盆地西部 E;29。l3’34”_29。25’4l”N间。
边缘与横断山地过度地带,大渡河横切山地形成
2.区域地貌特征
三大峡谷。它们依次是汉源峡、金 口峡和峨边峡。
其中金 口峡最为长大,它西起乌斯河附近,东至金 区域内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兼有多种成
口河区的苦竹园,全长24.4Km(8.8Km在金 口河 因类型地貌(图1)。
区范围)。大渡河干流在此呈几字形,两岸有羽
状水系的多条支流汇人,从西向东顺次有鲁布沟、
田坪沟、深溪沟、老昌沟、白熊沟、丁木沟、中坪溪、
宝水溪等。它们都以嶂谷地貌为特色 ,构成一个
复杂的峡谷地貌系统。大渡河北岸有高大的桌状
山一大瓦山,它海拔 3236m。山北有以鱼池为代
表的5个湖泊;山西北有本区域内最高峰一帽壳
山(327lm);山东有 以顺水河为代表的峡谷。上
述金 口峡谷与大瓦山区域 (以下简称区域)以峡
谷地貌突出,2002年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本文
从可开发条件出发,界定区域范围:北部基本以乐
西公路为界 ;南从乌斯河向东沿分水线至苦竹园,
折往北经野鸡坪、王家山,再向东北经挖断山、起
风山至金 口嶝与乐西公路相接。地跨汉源、甘洛、 图 l金 口大峡谷与大瓦山区域地貌简圈
Figo l Thelandform sketchoftheregionof
金 口河 3县 (区),总面积 334.42Km (其 中金 口
JinkouGrandCanyonandMto Dawa
收稿 日期 :2003—02—18
作者简介:罗成德(1930一),男,峨眉山市人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系教授。
●
il栅
维普资讯
2.1 宏伟的喀斯特峡谷地貌 区域的东北部和西北部是喀斯待洼地与漏斗
区域内碳酸盐类岩分布广泛,总厚 2500— 主要分布区。这两处正是主要断裂经过的地方
3000m左右,且地层倾角一般小,经流水溶蚀、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与峡谷区植物群落空间分异——以清镇、花江示范区为例.pdf
- 雅江 峡谷里飘出的悠远牧歌.pdf
- 喀斯特溶原坝地与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生产潜力对比研究——以贵州清镇和花江为例.pdf
- 上海城市街道峡谷道路绿化模式研究.pdf
- 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EIA)与实践——以武夷山大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pdf
- 喀斯特高原与峡谷的土地利用对比——以贵州清镇和花江为例.pdf
- 全球化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从新科技革命的角度.pdf
- 浙江磐安尖山地区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探讨.pdf
-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及治理效果.pdf
- 基于3S的花江喀斯特峡谷区石漠化变化趋势.pdf
- 社会形态的张力——关于卡夫丁峡谷的另一种视角.pdf
- 长白山天池火山炭化木的^14C年代及其意义.pdf
- Numerical Studies on Flow Fields Around Buildings 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and Cross-Road.pdf
- Physical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reet Bottom Heating and Inflow Turbulence on Urban Street-Canyon Flow.pdf
- 建筑物顶部形状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影响的研究.pdf
-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n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Jilong Valley in Everest National Nature Reserve.pdf
- 优选数值计算方法用于不对称街道峡谷的研究.pdf
- 西南峡谷型水库的季节性分层与水质的突发性恶化.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