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型紫花苜蓿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叶型紫花苜蓿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本实验是以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种(亮苜2号、IGS及702)和三叶型 紫花苜蓿品种(KEY、WL.414、WL一612、肇东及公农1号)为研究对象, 对多叶型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研究不仅首次在品种 内分析了植株个体多叶表达水平与植株个体蛋自质含量及纤维素含量的 关系,并且也是首次在同工酶水平上分析了多叶型紫花苜蓿的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1)2002年对IGS及702紫花苜蓿品种多叶型及三叶型二龄株扦插 实验表明,IGS及702紫花苜蓿品种的多叶型植株经扦插后成活的植株依 旧表达多叶性状,三叶型植株经扦插后成活的植株未表达多叶性状。 (2)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国外2个多叶型苜蓿品种及 国内5个三叶型苜蓿品种幼苗的5种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将酶谱数量化, 应用SPSS统计软件求出各品种间的遗传一致度及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 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测定的5种同工酶中过氧化物酶(PER)、酯 酶(EST)、淀粉酶(AMY)具有多态性,综合此三种酶酶谱可以鉴定供 试的7个品种;2)2个多叶型品种具有一共同特征酶带PER一4,国内品 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国外品种;3)品种间的遗传一致度为 0.826~0.952,欧氏遗传距离为O.500~I.118,多叶型品种间遗传一致度为 O.904,欧氏遗传距离为O.500;4)等级聚类分析结果为,以欧氏遗传距 离0.400为分界,供试品种分为三类,2个多叶型品种为一类,其余的5 种三叶型品种肇东和公农1号为一类,WL一612、KEY及WL一414为一类。 (3)供试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田间实验结果表明:1)亮苜2号和IGS 两个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种第一次初花期和第二次初花期,分别有54.81%、 50.38%和83.76%、80.37%植株表达多叶性状;2)7个供试品种的株高、 株重及植株基部分技数间株重不存在显著相关,亮苜2号和IGS两个多叶 型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株重及植株基部分枝数没有表现出优势;3)第 二次初花期时,亮苜2号和IGS两个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种具有较高的叶茎 比、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粗纤维含量。亮苜2号品种内,植株叶茎比与多 叶重量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植株蛋白质含量与叶茎比呈显著正相关,植 T 株多叶重量百分率与蛋白质含量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不同多叶表达水平 植株的叶茎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多叶重量 百分率50~70%植株的叶茎比显著高于多叶重量百分率O~20%植株,植株 蛋白质含量随多叶重量百分率的增加而增加,粗纤维含量随着多叶重量百 分率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多叶型紫花苜蓿;同工酶;种内分化:聚类;聚丙烯酰胺电泳 营养成分 11 Abstract The wasconduced experiment to charactersof studybiological multifoliolate SativaL1.Alfalfacultivarsin alfalfa(Medicago this were study three multifoliolate and five trifoliolate cultivars(Landmark2MF,IGS.7021 was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