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汶公路B3B标投标施组 (初稿)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1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 施工组织设计 1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 1.1 工程概况 1 1.2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4 1.3 施工组织机构及队伍安排 5 2.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7 2.1总体布置及规划 7 2.2 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8 3.资源配置计划 9 3.1技术负责人 9 3.2其他主要人员 9 3.3 施工设备 9 3.4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9 3.5劳动力组织 9 3.6 临时工程用地计划 10 3.7 电力需求计划 10 4.施工总平面布置 10 5.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0 5.1 路基工程 10 5.2 隧道工程 16 5.3 桥梁工程 30 5.4维修整治工程 56 5.5保通保畅工程 67 5.6 控制性及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 70 6 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 74 6.1 质量管理体系 74 6.2 试验检测机构及检测制度 77 6.3 质量保证措施 80 7.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95 7.1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95 7.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96 7.3 安全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 113 7.4 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的措施 117 8 .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 118 8.1 环境保护、水土保护目标 118 8.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118 8.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118 8.4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119 8.5 节能减排优化措施 124 8.6 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124 9.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25 9.1 工期保证体系 125 9.2 工期保证措施 125 10.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25 10.1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与框图 125 10.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6 11. 工期保证措施 127 11.1 工期管理组织机构 127 11.2 工期保证体系 127 11.3 保证工期的措施 129 11.4 工期风险管理 131 12.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31 12.1地上设施的保护和加固 131 12.2 地下设施的保护和加固 132 12.3供水管泄漏抢修措施 132 13.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133 13.1 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133 13.2 事故应急预案 133 14.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34 14.1 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 134 14.2 廉政保证措施 134 14.3 按期支付保证措施 135 14.4 缺陷责任期维护方案 135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137 附表二 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测量设备表 145 附表四 施工进度网络图 148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149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150 六 施工组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 工程概况 1.1.1 概述 本项目国道213线映秀至汶川段公路“7.9”山洪泥石流灾害恢复重建工程B3标段,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交错触带,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为龙门山,中西部为邛崃山脉。工作区多为高山峡谷区,山势陡峭。汶川(海拔1100m) 隧道 新建 m/座 3644m/2 燕子岩长隧道、羊店长隧道 加固利用 m/座 2314/2 原草坡隧道、单坎梁子隧道 7 隧道联系道 座 695/2 8 明洞 座 30/1 瓦窑沟明洞 本合同段里程K25+300~K53+455,路线全长28.155千米。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隧道、桥涵、路基、维修整治及防护等工程量清单及招标图所示全部内容。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1.1。 表1.1.1.1 主要工程数量表 1.1.2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桥梁9米;汽车荷载等级:全线新建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一I级,利用改建汽超-20,挂-120;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其它1/50 ;新建隧道建筑限界9×5m,利用改建8.5×5m;新建交通安全设施A级,利用改建B级;其它技术指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 1.1.3自然条件 (一)、气候 项目位于地震核心灾区,气候属于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气温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气候从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年平均温度6.30C。年降水量753mm,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均无霜期120天,年均17m/s以上大风雪40次,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灾害性的雨水天气导致的次生灾害频发,出现时段为6月至9月,共4个半月,约130天,最为严重时段为7月至8月,共2个半月,约70天,常阻断交通道路。 (二)、水文 工作区河流主要属岷江水系,岷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丰水期6~9四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