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大企业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怕的大企业病.doc

可怕的大企业病   可以确定地说,如果没有3·15的曝光,苹果手机不会修正在华的售后政策,“大众”不会启动DSG召回,江淮同悦也不会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锈蚀车辆召回——至少不会这么快。   而无论是苹果还是大众、江淮等被曝光的企业,问题绝非“一日之寒”。但为什么在3·15曝光之后这些企业才采取整改、补救措施?   疾入肌肤,病者非不自知,不过漠然视之而已。   是的,这些大公司病了。它们得的是可怕的“大企业病”。   在经济学上,大企业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诸方面,不知不觉地滋生出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如信息不畅、机体僵硬、机构庞大的“肥胖症”;职责不清、决策复杂、行动缓慢的“迟钝症”;本位主义滋生,矛盾增多,协调困难的“失调症”;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僵化症”。   而从消费者角度观察,漠视消费者、区别对待消费者甚至敌对消费者等大企业病的表现更加直接、更加令人生厌。   更可怕的是,这些企业讳疾忌医的态度。   漠视消费者   和民间说法“店大欺客”相对应,漠视消费者堪称是大企业的“通病”。   以大众汽车为例,今年3·15曝光的大众DSG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远非始自今日。早在2009年8月,国内第一款迈腾DSG变速箱问题就遭曝光可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速或加速。此后的几年,消费者对此问题的投诉此起彼伏,涵盖了速腾、迈腾、高尔夫、尚酷、CC、斯柯达等大众车型。但大众只是“挤牙膏般地”以升级软件、延长质保期等措施来应付。   奔驰等豪车被指使用“致癌”沥青阻尼板事件,也是漠视消费者的典型现象。煤焦油沥青作为原料制成的汽车阻尼板,汽车厂家当然知道对人体有害,但为何知之仍为之?利益驱动之外,也是漠视消费者权益使然。或者说,为了利益,故意漠视消费者。   最不可思议的是苹果手机。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在中国大陆市场售后服务缩水问题后,苹果公司的回应“空前”空洞。其当天作出的首个回应非但没有直面问题,还强调苹果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并表示“高度重视每一位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   这种回应比不回应还令人难以接受,简直是挑衅了。   所以包括中国官方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炮轰苹果预料中的猛烈——连续多天,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CCTV2《经济半小时》等不断曝光苹果相关问题,纸媒、网媒也纷纷跟进。   即便如此,苹果公司的再度回应仍称中国消费者享有苹果最高标准的服务,“我们的政策完全符合本地法律法规,苹果在中国所提供的保修政策和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大致相同”。   于是,“炮火”来得更猛烈了。《人民日报》连续5天“炮击”苹果,央视记者也将采访苹果总部未果的“艰难”过程披露,引发核变式围观。   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苹果公司这才被迫第三次回应,刊发公开信表示歉意,并宣布改进相关维修与保修政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是耳熟能详的名言。但也许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忘了:品牌的美誉度是通过消费者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漠视消费者就是自毁企业的未来。   欺骗消费者   今年3·15期间曝光的“神贴”——“只用一百天,让糖尿病人摆脱并发症放心吃喝”的高老太降糖贴、“治一个好一个”的慕容氏糖贴;“就能让你彻底好利索”的丁三怪拔喘膏;“可以得到根本治愈”的平老太降压贴等虚假广告,可谓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欺骗。其实稍微有点医疗常识的人就能分辨,毕竟这世上哪有什么神药?上当者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和这种相对容易辨别的骗局相比,不良商家有些欺骗消费者的做法相当隐蔽。比如媒体曝光的家乐福等跨国连锁超市工作人员私改生产日期、价格标签“低标高结”等问题。   还有更恶劣的。如近期媒体曝出“涉毒维C银翘片”事件。据央视报道,广药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不仅原料经过工业硫磺熏制,而且成分与实际不符。报道称,原材料采购地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当地的山银花几乎都通过有毒的工业硫磺熏制来保持新鲜,本不能入药的山银花叶梗也在熏制后被大量收购。而用工业硫磺蒸熏会破坏药材有效成分,导致中药材原药残留大量的砷、汞等有害物质。这些山银花流到了全国各大药企,被制成药品出售,其中包括广州药业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广东宝山堂购买山银花枝叶(并非山银花),将这些枝叶不经任何清洗直接制成银翘干膏,再卖往广西盈康,制成标有含“金银花”的维C银翘片。   令人气愤的是,尽管媒体清楚地拍摄采访到宝山堂常年使用金银花枝叶入药的事实,但面对确凿的事实,企业负责人吴少辉依然矢口否认,“死不认账”。   药品事关生命安全,但因为医药领域较强的专业性,媒体并不容易介入,如果广药这种大型国企生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