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药理学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pptVIP

制药--药理学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内容提要 1.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不良反应等。 2. 药物的量效关系: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 3. 药物与受体:受体的概念和特性、激动药、拮抗药、受体类型及调节。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的受体理论 第三节 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第四节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第五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服用伯氨喹、磺胺、呋喃妥因等药物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紫绀、溶血性贫血等。 乙酰化酶缺乏者,服用异烟肼后易出现多发性神经炎,服用肼屈嗪后易出现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 假胆碱脂酶缺乏者,用琥珀酰胆碱后,由于延长了肌肉松弛作用而常出现呼吸暂停反应。 ⑨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停药次日血压激烈回升。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特异性 specificity 选择性 selectivity 兴奋 excitation 抑制 inhibition (6)高亲和力:受体对其配体的高亲和力应相当于内源性配体的生理浓度,其表观解离常数Ka值一般在nmol/L水平。 (7)受体与药物结合的强度与产生生物效应的药效强度相关。 (8)激动突触前膜受体可引起反馈性作用,抑制(负反馈)或促进(正反馈)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在局部调节着受体功能的平衡。 三、受体的命名、分类与受体调节 (三)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 1. 肝功能不全: 影响药物生物转化: 肝实质损伤 酶量和活性降低; 肝组织结构紊乱 血流量改变。 (四)遗传因素的影响 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多数病人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但有少数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称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原因在于高敏性和耐药性 量的差别:高敏性、耐药性 质的差异:变态反应 2.代谢过程异常 乙酰化代谢是许多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药物、普鲁卡因胺等,在体内的重要代谢途径。这些药物的消除速度和能力取决于肝脏的乙酰基转移酶。快代谢型,如异烟肼在快代谢型人群中中国人占50%。慢代谢型,白种人代谢慢者占多数,只要减少用药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就可减少这类遗传变异引起的不良反应。 3.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此类病人因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不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而出现发绀。这种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磺胺类等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因为他们都是强氧化剂,会使低铁血红蛋白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进一步恶化病情。 4.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如红细胞G-6-PD缺乏者,可引起还原性谷胱甘肽减少,当用对乙酰氨基酚、磺胺药、阿司匹林药物易致溶血性贫血。 G-6-PD缺陷红细胞不能维持足够量还原型谷胱甘肽,所以氧化剂药物得以在红细胞内形成过氧化氢,氧化谷胱甘肽,使血红蛋白发生氧化及变性,在细胞内沉淀成海因小体。 海因小体 海因小体(Heinz Body,海因茨小体,海因氏小体,亨氏小体),是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的包涵体,由德国物理学家Robert Heinz (1865-1924)于1890年发现并命名。光镜下可见红细胞内1-2μm大小颗粒状折光小体,分布于胞膜上。电镜观察,海因小体使红细胞膜变形并有皱纹,原有双层膜消失。 海因小体的形成是由于氧化等因素对血红蛋白造成的损害而变性形成的细胞内包涵体,沉积于细胞膜上并对其造成损害,受损红细胞易被脾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海因小体的形成过程不可逆。 ( 五)种属差异的影响 种属差异: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量的差异,即作用强弱与维持时间长短不同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