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生态系统中留硝态氮的行为及植物利用
摘要
集约化农业发展伴随着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增加,氮肥的高量投入导致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持
续盈余,我国北方灌溉农作体系作物收获后±壤剖面中大量残留NO-3-N,其对后作的氮素供应
潜力以及向土壤深层和地下水淋洗程度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外源标记”NO-3-N注射法、高残
留硝态氮十壤剖面的作物吸收法,设置田间微风试验、十柱管栽试验,通过土壤溶液提取器和
十壤剖面取样技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十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行为及植物利用,为残留
NO3-N的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本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菠菜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显著大于小麦;菠菜对
cm、75
土壤剖面15cm、45 cm位置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8.2%、22.3%、16.3%。小堰54
6%、7.4%.
对相应位置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1.8%、17.4%、11.5%,而京411为21.8%、11
小堰54显著高于京411。土柱管栽试验获得相似的结论,但由于根系吸收区域土柱管栽试验的限
定,作物对土壤剖面相应层次NO—rN的利用率高于田间微区试验。2个小麦品种根长密度与相应
土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田间微区试验中菠菜对土壤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
虽然存在随根长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在耕层施氮和不施氮的条件下,玉米对注射于土壤剖面110
cm处标记的”NO3-N的利用率
分别为11.9%和6.7%;土壤耕层施用氮肥促进了玉米中下层根系的发育,提高了对深层标记
NO“,·N的利州率:植物利用土壤深层累积NO’3一N,避免硝态氨进一步向浅层地r水迁移具有一
定的可行性。
在人为控制灌水的土柱管栽试验条件下,拔节-孕穗一扬花.成熟4个生育时期,小麦对不同深
度标记硝态氮的吸收量及利用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拔节期对10-20cm、40—50cm和70.80cm
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15.7%、3.4%、和1.2%,孕穗期对3个标记深度硝态氮的利用率
分别为30.6%、10.7%和3.9%,扬花期分别为33.I%、I
3.I%和5.i%,成熟期分别为32.5%、12.4%
和4.7%;试验结果表明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利用士壤硝态氮的深度,为推荐施肥中“氮素同期供应”
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预设的硝态氮高残留剖面上,夏季种植高丹草对土壤上层氮素的吸收消耗大于玉米,根区
范围残留NO-3-N低于种植玉米处理,高丹草比玉米在截获残留硝态氨,阻止其大量向下迁移的
作川更强,体现出植物吸收的“安全网”功能:裸地休闲增加了硝态氮淋洗的危险。
在试验水氪管理条件下,作物生长期间没有明显的自由水流通过七壤剖面】00cm深处,因
cm、45
而在作物生良季内也没有N03-N的强烈淋洗。田阃微区试验土壤15 cin、75
cm标记硝
态氮在十壤中的向r移动距离较小.分别为65cm、45cm、25
cm,米移出作物根区(1m),表
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土壤深层110
em处标记的硝态氮,
也没有发生明显迁移,仅以标记区域为中心向上和向一F扩散了20
cm左右。在夏季休闲与种植土
地管理方式中,硝态氮均迁移累积丁60一80tin土壤层次。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残留硝态氮;”N;植物利用;小麦:玉米:菠菜;高丹草
Abstract
ofintensive is withincreasein
Deve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绿豆品种用绿肥的筛选评价研究.pdf
- 不同菠菜基因型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机理研究.pdf
- 不同种衣剂对大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根腐病菌拮抗菌的影响.pdf
- 不同诱集植物对萄园绿盲蝽诱集效果的研究.pdf
- 不同菌源诱导免的黄粉虫抗菌肽抑菌活性及其tricine-sds-page分析.pdf
- 不同颜色塑料薄对瓜蚜种群变动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pdf
- 与小麦旗叶叶绿含量及粒重相关的tackox等位基因鉴定及功能标记开发.pdf
- 不同锌效率水稻种对石灰性土壤锌的活化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pdf
- 与茶叶香气形成关的三个内源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pdf
- 丛枝菌根真菌对物吸收富集砷的作用及机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