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3菌株在土壤番茄根部的存活及毒死蜱原位修复研究
摘 要
本实验检测了D3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抗性情况,其结果为:D3菌株对卡那霉
素、四环素的抗性小于101,tg·mL1,对氯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小于
D3菌株进行了氯霉素的抗性驯化,使其对氯霉素的抗性达到30
I,tg·mLl。对抗性驯
化的菌株D3.X和出发菌株D3进行了降解毒死蜱能力的测定比较,结果显示,抗性
驯化后并未影响出发菌株D3的降解毒死蜱的能力。
将驯化菌株D3.X接种到土壤中研究其在土壤中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驯化菌
株在自然土壤和灭菌土壤中均可以存活,在灭菌土壤中的定殖水平略高于自然土壤。
驯化菌株接种到土壤后5d之内就已达到最高定殖水平,第5d时灭菌土壤处理的菌株
X
定殖密度为4.9 107efu/g土,而在自然土壤处理的定殖密度为2.3×107cf-u/g土,随
着时间的推移,定殖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在30d时向土壤中加入蛋白胨和酵母膏营养
后,驯化菌株在自然土壤中的定殖水平会上升。驯化菌株在黄棕壤、黄红壤与砂姜黑
土中的存活力研究表明,D3.X菌株在以上三种土壤中均可以存活且无明显差异,说
明D3一X菌株在不同性状的土壤中均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适合土壤和植物根际污染
修复。
利用根盒实验研究D3.X菌株在植物根部的存活情况,结果发现,驯化菌株在土
壤中垂直方向上主要定殖在0-10cm根段间,且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蕃茄播种后10d
以内D3.X就达到了最高定殖水平。第5d时,驯化菌株D3-X已经延伸到蕃茄种子以
测到驯化菌株D3.X。到第10d时,番茄主根长已超过8cm,但驯化菌株主要定殖在
以内根际和根表土壤中均有驯化菌株存活,2.4cm根段的根际定殖密度为8.45x102
cfu/g根土,0-2era根段的根表定殖密度也高达1.11x104cfu/g根。无论在根表还是根
际土壤中,在番茄根尖部位都未检测到菌株。由此可见,驯化菌株是从种子向根尖方
向扩散的,但并不与根的生长同步,而是稍迟于根的伸长生长。
比较接种菌株在番茄根际与根表定殖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根表的定殖密
度高于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在番茄播种后同一时间检测驯化菌株,驯化菌株的定
殖数量总体上是顺着根向下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即驯化菌株在离番茄种子越近的
根段定殖数量越高:同~根段驯化菌株的根际定殖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利用盆栽实验研究D3菌株对土壤中毒死蜱污染的修复,结果表明,D3菌株对毒
死蜱的降解随着初始菌量的增加,土壤中毒死蜱降解速率加快,半衰期缩短,修复作
用和菌量成正相关。在相同的施菌量下对不同污染浓度的毒死蜱土壤进行修复时,在
低污染浓度的土壤中,菌株对污染物修复效果好,毒死蜱的降解速率快,而在高污染
浓度的土壤中修复效果略差一些,毒死蜱降解速率要慢一些。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
修复效果依次下降。在同一施菌量下,种植番茄与不种植番茄的土壤中,种植番茄土
壤中的毒死蜱降解速度要快于不种植番茄的土壤,特别是在低施菌量的条件下,种植
植物对毒死蜱的降解动态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玫瑰红球菌(D3);毒死蜱降解;土壤;蕃茄根际;定殖;原位修复;
Abstract
that
D3(Rhodococcusrhodochrous.)strainshada toutilize
capabilitychlorpyrifos弱
resistant
thesolecarbonand sources.D3strains to antibioticsisstudied
energy commonly
in resultsthatD3strain011 resistanceislessthan10
paper,the kanamycin,tetracyclin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期施肥下我国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变化特征.pdf
- 长期施肥对保护菜田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影响.pdf
- 长期施肥对我国种典型土壤磷素化学特征的影响.pdf
- 长期施肥对河西漠土有机氮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pdf
- 长期施肥对石灰潮土某些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的影响.pdf
- 长期施肥对黑土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pdf
- 长期施肥的农田壤固碳与增产效应.pdf
- 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稻田合理施肥.pdf
- 长沙市主要蔬菜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分析.pdf
- 长白山北坡森林壤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及其影响因子.pdf
- cu<&39;2+>、cd<'2+>、pb<'2+>、zn<'2+>、与草炭溶解态有机质络合关系的研究.pdf
- dmpp氮肥蔬硝酸盐污染控制及硝酸盐速测技术研究.pdf
- dpr对不同土上水稻氮素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pdf
- dsrna介导沉默抑制子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研究.pdf
- edta络合诱土壤cd的纵向迁移转化规律研究.pdf
- ems玉米花粉变及根系突变体筛选.pdf
- gacsgac双因子调控系统和群体感应系统在生防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中的作用.pdf
- eβf对桃蚜和铃薯长管蚜的扩散及传毒效率的影响.pdf
- em菌(effctive microorganisms)联合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研究.pdf
- gis支持下基com的土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