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棉蚜-纹瓢虫”食物链关系及棉蚜生态管理研究
硕 !:论文 中文摘要
摘 要
作物抗性品种的应用已经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抗性品种不仅影响植食性昆
虫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改变了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从而间接
地影响到以之为食的天敌。目前对此研究较少。本论文以棉“花品种一棉蚜一龟纹瓢虫”
系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抗性棉花和棉蚜及其天敌三
重食物链之间的关系,为棉蚜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取得了如下成果:
1、转基因棉通过食物链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以转Bt(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iner))基因棉为寄主
的棉蚜(Aphisgossypii)通过食物链对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发育和生殖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卵到成虫,龟纹瓢虫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在转Bt基因棉
和非转Bt基因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样,成虫的寿命,生殖率,体重和脂肪酸含
量也没有显著差异。从试验结果可以得知,转Bt基因棉通过食物链对非靶标捕食者
龟纹瓢虫的存活率、发育及繁殖没有负面的影响。
2.棉花品种对蚜虫及其天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在室内实验测定了三个不同含酚棉花品种 (低棉酚:中棉所13号;中棉酚:华
中401:高棉酚:美9101)对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
响。棉蚜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在三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取食高棉酚棉
花的棉蚜的寿命和繁殖力要显著比低棉酚和中棉酚的要低。高棉酚饲养的棉蚜的脂
肪酸含量比其它两个品种要显著高。取食三种棉花上棉蚜的龟纹飘虫的生长发育、
寿命和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取食高棉酚棉花上蚜虫的瓢虫的发育历期比其它两个
品种显著要低,体重显著要高,瓢虫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高棉酚棉花上蚜虫的脂肪
酸含量高所引起的。我们的结果表明,高棉酚棉花对棉蚜有一定的抗性,而对它的
天敌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利用植物抗性和天敌的这种关系
来防治害虫将更有利的发挥生物防治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3、龟纹瓢虫在棉花上对棉蚜的搜索与捕食行为
研究了龟纹瓢虫在棉花上对不同密度、不同空间分布、不同来源的棉蚜的搜索
与捕食行为,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搜索活动随棉蚜密度增加而下降。对不
firi士论文 中文摘要
同棉花部位棉蚜的搜索与捕食更趋向于分布于上部的棉蚜,表现出在一定密度的棉
蚜时,瓢虫大量搜索与捕食棉花上部的棉蚜,少量捕食中部的棉蚜,极少捕食下部
的棉蚜。对2种不同来源的棉蚜,其在棉花上‘各部位之间的捕食量没有差异,当主
要捕食高棉酚含量美9101棉花上的棉蚜时,瓢虫的搜索活动有所下降。
4,不同棉花饲养的棉蚜对龟纹瓢虫捕食效应的影响
在室内测定了三种不同棉酚含量的棉花 (低棉酚一中棉所 13号、中棉酚一华中
401,高棉酚一美9101)所饲养的棉蚜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不同食料饲养的瓢虫成虫均喜食与其食料来源相同的棉花寄主所饲养的蚜虫,对
其它来源蚜虫选择更趋向于捕食高棉酚寄主上的蚜虫,而且对单种蚜虫捕食量要比
多种蚜虫组合的捕食量高。不同食料饲养的瓢虫对棉蚜捕食效应没有显著差异,而
不同食料饲养的瓢虫和不同蚜虫类型之间的互作对瓢虫捕食量影响达到显著差异。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瓢虫类型对特定棉花寄主上的蚜虫有嗜好性。
5,蚜虫报警激素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通过对棉蚜的各龄若虫施用人工合成蚜虫报警激素,再测定棉蚜的生长发育和
繁殖力。结果表明,蚜虫的存活率在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棉蚜用报警激素处
理的龄期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而且延长的发育历期影响到处理龄期后一龄期。当
棉蚜第一龄被报警激素刺激后,棉蚜的成蚜体重显著比没有刺激的棉蚜和其他处理
的要轻,而且繁殖力要显著降低。从我们的结果可知,合成蚜虫报警激素对棉蚜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消极的影响,棉蚜的第一龄若虫是对报警激素最敏感的龄期。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棉蚜,龟纹瓢虫,棉酚,生长发育,繁殖,搜索行为,捕食
效应
硕 L论文 英文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