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ppt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二、基本概念 微生物修复技术 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或补充经 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在优化的环境条下,促 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降低有毒污 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修复被污染的 土壤的方法。 三、修复机理 修复机理在于,某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烃类物 质作为其生长所需碳源和能源,并在其体内酶的 催化作用下将这些石油烃类物质水解为甘油、脂 肪酸,最后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 实质是生物降解,即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 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三、修复机理 石油降解微生物 细菌: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棒杆菌属、无色杆 菌属、不动杆菌属、小球菌属、弧菌属、蓝细 菌等; 真菌:木霉、曲霉、青霉、枝孢霉等属的菌株,酵母 有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中的菌; 放线菌:洛卡氏菌属和分支杆菌属,但对烃类降解 不彻底,有中间产物积累。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1)加强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环境修复技术有效 的集成; (2)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基因工程菌的开发; (3)表面活性剂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 (4)做大量的野外试验以获得准确的试验参数与室 内试验结果相比较,以期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被吸纳运用于生物修复,提高了该技术的处理效率,使得可行性与有效性逐渐加强,降低了处理成本。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是万能的,只有同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组成统一的处理技术体系,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修复污染土壤。 六、应用前景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耗资少,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因其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旨在研究和推动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并在许多受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修复计划中得到应用。 六、应用前景 一些工程技术如原位处理、生物通风、挖 掘堆处理、反应器处理等已经比较成熟, 随着土壤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随着国家 对环保的日趋重视,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 技术必将展现更广的应用前景。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 * 目 录 二、基本概念 三、修复机理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背景及现状 六、应用前景 一、背景及现状 开采 加工 储运 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背景及现状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万吨石油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石油工业固体废弃物堆放量达到1884.5万吨,占地面积约181万m2,年产石油污染土壤近10万吨。 土壤的石油污染治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对石油中不同烃类化合物的降解机理不同,难易程度和降解速度也不同。一般认为, C10-C18范围的直链化合物较易分解,烯烃最易分解,烷烃次之,芳烃较难,多环芳烃更难,脂环烃类对微生物作用最不敏感。目前报道的石油污染物的生物代谢机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对石油中烃类化合物的降解方面。 三、修复机理 修复方法 原位修复 (In-situ bioremediation) 异位修复 (On-situ bioremediation) 投菌法 生物培养法 生物通风法 堆肥法 预制床法 生物反应器法 土地耕作法 原位修复 异位修复 不需要将土壤挖走,直接向污染土壤中投加N、P等营养物质和供氧,促进以石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的生长。 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进行集中生物降解。 在杂酚油、石油、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已获得了一些成功案列。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微生物修复的优点 微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污染物被完全从环境 中去除; (2) 修复所需时间短; (3) 修复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4) 不产生二次污染; (5) 原位修复可使污染物 在原地被清除,操作简便; (6) 成本低。 (1)不是所有的污染物都适 合于微生物修复; (2)有些化学品经微生物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和迁移性比原化合物反而增减; (3)加入到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会与土著菌株竞争,可能因其竞争不过土著微生物,而导致目标微生物数量减少或代谢活性丧失 ; (4)微生物个体微小,难以从土壤中分离。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致 谢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