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八章_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第八章_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ppt

临终关怀医院 谢谢 * P205大量的人工维持“植物性生命”存在的现实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其一,大脑功能完全不可逆地丧失,在人工方法维持下的“植物人生命”是不是具有人的生命特征,或者说是否是真人的生命?其二,维持这种植物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医疗经费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一个“植物人”的心跳呼吸而花费巨额的费用,很难讲不是有限资源的不当分配,既影响了普通患者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也给亲属、朋友以及其他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体力、财力、工作上的负担。而上述问题的产生,均归结到对死亡概念的认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死亡的新概念和标准。由此人们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 * 大量的人工维持“植物性生命”存在的现实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其一,大脑功能完全不可逆地丧失,在人工方法维持下的“植物人生命”是不是具有人的生命特征,或者说是否是真人的生命?其二,维持这种植物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医疗经费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一个“植物人”的心跳呼吸而花费巨额的费用,很难讲不是有限资源的不当分配,既影响了普通患者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也给亲属、朋友以及其他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体力、财力、工作上的负担。而上述问题的产生,均归结到对死亡概念的认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死亡的新概念和标准。由此人们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 * 哈佛标准的利弊。 * 《护理伦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丛亚丽主编 P126 美国死亡医生案例介绍 * 《护理伦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曹志平 P115 * 《护理伦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丛亚丽主编 P126 医学上把死亡过程分为濒死、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阶段和整个的生命过程比起来很短暂,每个人的濒死阶段时间也是长短不一的,几个月,几天,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这个过程又被成为“死程”。 目前不同国家对于临终期限有 不同的规定(下一页) * * 临终关怀提倡的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理念,通过临终关怀,帮助临终患者对生命、对死亡、对生活价值的认识,协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支持、安慰和鼓励。 * 临终关怀的发展 Hospice被翻译为“济病院,死亡医院”始于十二世纪,原指朝圣中途休息驿站,是供给旅客们温暖、养病及补充食物的地方。到了十九世纪,交通较为发达,这种朝圣休息站已无太大意义,人们就将HOSPICE用作专门照顾无法治愈病人的相关医疗机构的代称。 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西欧的修道院和济贫院。都是教会医院组织的。教会奉行人道主义精神。 1879年时,都柏林的一位修女玛莉?艾肯亥(Mary Aitkenhead)将其修道院主办的HOSPICE作为专门收容癌症末期病患之场所,以爱心照顾他们。1905年时,伦敦市另一家修女办的圣约瑟安宁疗护医院(St. Josephs Hospice)也改变方向为专门收容癌症末期病患;二者皆秉承基督博爱精神照顾病患,并未融入专精的医疗科技改善病人的症状处理。 现代临终关怀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桑德斯,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西西理?桑德丝(Dame Cicely Saunders),1918年生于英国。1940年接受护士训练成为护士,后转修社工学分,于1947年成为社工人员,继续在医院中服务病人。1945年她受洗为基督徒,1947年她照顾一位年轻的癌症病人戴维.塔斯马(David Tasma),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由于当时医生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束手无策,因此当她看到戴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止疼痛,这些使他刻骨铭心。德丝突发奇想:不知能否为癌症病人的疼痛做点什么?能否给他们更好的照顾?于是桑德丝决定为癌症病人建立一个像家而较不像医院的地方。戴维去世前留给她五百英镑当作基金,劝她将来设立一座更人性化的安宁疗护医院,减除病人的身体痛苦,也给予心理及灵性的照顾。 1967年Ciceiy Saunders于伦敦设立「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院」,为世界第一座致力于照顾临终病患,以减轻其症状及痛苦的医院。 随后这种模式的临终关怀医院越来越多,临终关怀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接受。 1988年7月,我国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988年10月,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 崔以泰被成为“中国临终关怀之父”。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二、安乐死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 (二)安乐死的立法趋势 1.实施安乐死的要素 安乐死的对象 安乐死的实施主体 安乐死的实施方法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二、安乐死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 (二)安乐死的立法趋势 2.安乐死的实施程序 申请程序 告知程序 审查和通过申请程序 安乐死的执行 备案程序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