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FT-IR 分析 其中3 419.45cm–1 处是样品表面吸附水和羧基中的O—H伸缩振动峰; 1 718.04cm–1和1 236.04cm–1是金属离子与酯基基团(COO—)形成的酯化物的吸收峰,表明金属离子和柠檬酸根离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1 628.18cm–1 处是硝基酯的NO2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1 384.80,879.53cm–1处是游离的NO3–的特征吸收峰;1 093.45cm–1 处是C—O 伸缩振动吸收峰;609.30cm–1处是C—O—M 的伸缩振动峰。经过700℃煅烧36h的样品中,3 422.44cm–1是样品表面吸收水分的O—H 伸缩振动峰;1 430.50cm–1是C—C 振动的结果;874.74,732.22,585.63cm–1 分别归属于Ca—O 和Co—O 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干凝胶经过煅烧后,绝大多数有机物已经反应生成CO2和H2O,只有极少量具有C—C的有机物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除去。 4、SEM 分析 图5(a)显示样品的形貌具有片层状结构;图5(b)为单个颗粒的局部放大图,晶粒为粒状和棒状,平均粒径在50nm左右。 当干凝胶在700℃下煅烧时,在煅烧的初期得到纳米尺寸晶粒,但是形状并不规则;随着煅烧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晶粒开始长大,由于Ca2Co2O5晶体结构呈高度二维特性,因此在晶粒长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择优取向,当煅烧时间达到36h时,晶粒相互靠近形成如图5(a)所示的片层状结构大颗粒,同时由于在700℃下进行煅烧,晶粒生长较为缓慢,并且没有其他外力作用,因此形貌呈现疏松多孔状。 5、EDX(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 为了更好地确定样品的组成成分,利用扫描电镜对700℃下煅烧36h得到的样品进行EDX分析,如图6 所示。结果表明:粉体由Ca、Co、O 三种元素组成,其原子摩尔比为19.11∶16.85∶64.04,所以样品应为富氧型的Ca2Co2O5。 五、溶胶-凝胶法的应用 前驱体 溶胶 纳米颗粒 纤维 湿凝胶 涂层、薄膜 气凝胶 多孔材料 干凝胶 致密块体 块体材料 多孔材料 纤维材料 复合材料 粉体材料 薄膜及 涂层材料 溶胶凝胶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功能材料中制备粉体材料 La2O3 La(NO3)3溶液 HNO3 Fe(NO3)3.6H2O Fe(NO3)3溶液 La: Fe=1:1 柠檬酸 LaFeO3的超细粉末 10~100nm La3+、Fe3+的柠檬酸溶液 50~80℃ 含La3+、Fe3+的凝胶 含La3+、Fe3+的溶胶 60~90℃ 干凝胶 热处理 120℃ 铁酸镧薄膜是一类重要的 介电薄膜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功能材料中制备纤维 Si(OCH3)4 C2H5OH H2O,HCl C2H5OH NdCl3.6H2O 混合溶液 凝胶纤维 铷玻璃纤维 粘性溶胶 搅拌(室温) 放置、脱水(室温~8 0%) 拉纤维(室温) 加热(10℃/h) 500℃ 1h,冷却至室温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功能材料中制备膜材料 Nd(NO3)3.6H2O H2O,HCl C2H5OH C2H5OH Si(OCH3)4 混合溶液 粘性溶胶 包覆膜 保持2~4h,室温 包覆 Nd.SiO2膜 加热1h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功能材料中制备单晶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功能材料中制备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六、溶胶-凝胶法的优势 起始原料是分子级的能制备较均匀的材料 较高的纯度 组成成分较好控制,尤其适合制备多组分材料 可降低程序中的温度 具有流变特性,可用于不同用途产品的制备 可以控制孔隙度 容易制备各种形状 溶胶-凝胶法的缺陷 原料成本较高 存在残留小孔洞 存在残留的碳(脱醇后产物) 较长的反应时间 有机溶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在干燥过程中会逸出气体及有机物, 并产生收缩 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目 录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凝胶的干燥 常用测试方法 应用举例 优势与缺陷 一、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 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的做布朗运动。 凝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 分散介质可以是气体(气溶胶)、水(水溶胶)、乙醇(醇溶胶)等,分散介质也可以是固体。 分散相也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分散相 + 分散介质 —— 溶胶 溶胶(Sol)是由孤立的细小粒子或大分子组成,分散在溶液中的胶体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