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混合沉积作用及对生物礁发育的制约.pdf
21巷 3j9j 油 气 地 质 采 收 率 VIII.21.NlJ.3
2014 5jj Petr~le,uinGeologyandRec,ovel’YEfficiencY Mav20l4
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混合沉积作用及
对生物礁发育的制约
谭先锋 ,李志军 ,蒋艳霞 ,李 航
(1.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401331;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重庆401331;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渝东南地 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广泛发育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 、同位素分
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石牛栏组混合沉积作用及对生物礁的制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石牛栏组主要
发育泥质灰岩与砂质泥岩、泥晶灰岩与泥岩、生物灰岩与灰质泥岩3种混积层系和泥质灰岩、砂质/粉砂质灰岩、含
粉砂生物礁灰岩 (生物灰岩)、灰质粉砂岩、灰质泥岩6种混积岩。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表现为早期浅水混积陆棚一
中期生物礁滩~晚期礁前斜坡及浅水混积陆棚;陆源碎屑含量从底部到顶部总体为降低的过程,与海平面的演化
规律存在一定的耦合。混合沉积主要发生于浅水混积陆棚及生物礁滩/斜坡2种沉积环境。在石牛栏组生物礁发
育过程中,陆源碎屑的注入是制约生物礁及生物群落发育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混合沉积 混积岩 生物礁 石牛栏组 渝东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rE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9603(2OI4)03—0006—04
混合沉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沉积现象 ,在古代 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进行探讨 ,并对成岩作
和现代沉积中均有大量发现。Mount最早引入陆源 用特征进行分析 ;董桂玉等对惠民凹陷沙一中
碎屑颗粒 、陆源碎屑泥 、碳酸盐颗粒及碳酸盐泥四 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进行了分析 。
端元组分对混合沉积进行分类,并明确了陆源碎屑 这些成果揭示了湖泊沉积体系下陆源碎屑物质与
含量大于 10%的碳酸盐均为混合沉积岩…。早期对 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模式和方式有别于海洋沉积体
于混积岩及混合沉积的研究多数在于对混合沉积 系。随着研究的深人 ,混合沉积作用与其他学科的
现象的定性描述及探讨其形成的环境模式 。随 交叉结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探讨层序地层格架
着研究的深入 ,不少学者开始利用地球化学手段对 内的混合沉积作用,揭示了不同层序部位混合沉积
混合沉积的环境进行深入探讨 ,并对混合沉积作 作用方式 。另外,张宁生等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南
用方式 、形成原因、形成模式等进行系统总结 。 翼山混积岩的储层岩石类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
近 10a来,关于混合沉积的报道更加全面、系统。归 系 。当前关于混合沉积与油气关系的探讨还处
结起来主要有 :①古生代及 以前海相地层的混合沉 于探索阶段。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发育
积作用研究。如梅冥相等对南 口虎峪中元古界大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笔者在探讨其混合
红峪组混积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董桂玉等 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沉积机制的基础上 ,研究了
对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 混合沉积作用对生物礁发育过程的制约。
进行研究,提出混合沉积的形成模式 ;郭福生探
讨 了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 1 地质背景
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t川,充分说明了海洋环境中混
合沉积作用普遍存在,这些成果均对混合沉积的形 渝东南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中上扬子地区,为
成模式进行了探索。②混合沉积还可以发生在中 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志留系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液相硅沉积改性HZSM-5分子筛的择形吸附分离性能研究.pdf
- 液质质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及沉积物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pdf
- 淀粉与氧化铁矿物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pdf
- 淡水鱼塘中重金属Cu、Zn含量及其综合生态风险水平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pdf
- 淮北平原新近沉积层静探值域特征与承载力相关关系研究.pdf
- 淮南潘谢矿区沉陷积水区沉积物磷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pdf
- 淮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pdf
- 深圳湾红树林沉积物-植物体系汞的分布规律和形态分配特征.pdf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研究.pdf
- 混合和声搜索算法优化SVM的订单优先权评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