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褐飞虱不同致害种群dna多态性及tn1种群标记
摘 要
本文从稻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的DNA多态性入手,寻找种群的特异性标记,以特异性
标记为基础,对种群进行纯化,并进行了相对纯合种群的生物学比较实验和遗传学实验,对
稻褐飞虱致害性转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一、不同致害性种群,群体内和群体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无论雌雄虫,TN[种群
的遗传多样性大于Mudgo与ASD7种群,不同致害性种群群体问的基因多样度大丁群体内的基
冈多样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聚类分析表明,雌雄虫联合聚类,同一致害性种群的不同个体
可以归为一组,雌雄两性试虫分为不同两组,揭示不同致害性种群间存在明显遗传差异,致
害性的遗传可能与性染色体连锁。
二、部分具有种群特异性的RAPD片段,同收、克隆、测序,转化为SCAR标记,只有1N1
种群的一个特异片段转化成功,大小约为410bp左右,出现频率为60%左右。每个种群近100
多个个体的验证,只有TNl种群出现此特异标记,Mudgo与hSD7种群没有,这条标记是TNl
种群的特有标记。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与Oenbank中的序列没有较高的同源性。
三、咀TNl种群的特异片段为标记,筛选获得了两个群体,即具有特异标记的群体(“+/+”)
与不具有特异标记的群体(“一/”)。若虫在感虫品种7INl上饲养,成虫在感虫品种TNl上测
定,两种群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成虫在抗虫品种Mudgo上
测定,“+/+”种群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平均寿命都显著高于“一/一”种群。若
虫在抗虫品种mudgo上饲养,成虫在抗虫品种Mudgo上测定,九代两种群的平均体重增量、
平均蜜露分泌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组合数值略大于“+/+”组合数值;F2代“一/~”组
合在Mudgo上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显著大于“+/+”组合,具有“一”标记较多
个体组成的群体可能有较强的致害能力。TNl种群的特异片段,可能与弱致害连锁,经遗传
学实验昔方验证,为质量性状基因,遵循3:l的分离比例。
四、杭州富阳地区的褐E虱田问种群,TNl种群特有的标记条带出现的比率略低约20%左
田间种群的比例不到40%,田间能检测到该标记的比例应低于24%,二者比例比较一致。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致害性遗传变异,RAPD。SCAR
Abstraet
westartedwiththeDNA ofhost—associated of with
polymorphism populationsNlugens
a asa the
different seekedthe bandof marker.Onbasisofthis
virulence,and specific population
two conducted and
marker,we
got relativelypurepopulations,andbiologicalcomparisongenetic
We researchedthevariationofvirulence mainresultswere
experimentspreliminarily ofN.1ugens.the
follows:
as
differentvirulence
of of female
1.The or
showed,whether
analysisg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