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选序》在文学自觉中的意义.doc
论《文选序》在文学自觉中的意义
摘 要:袁行霈以文学自觉进化论将有关文学自觉的时代之争暂时终结。他认为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是文学自觉的一条重要标准。在这个标准的观照下,《文选序》无疑在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阐释萧统在《文选序》中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认知,论述其对文学审美特性追求的意义,为《文选序》作为文学自觉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一环正名。
关键词:《文选序》 文学形式 审美特性 文学自觉
自鲁迅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后,“文学的自觉”这个命题及以“曹丕的一个时代”[1](P107)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文学自觉“魏晋说”,在学界广为流传。自此以后,学者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文学自觉始于何时或文学自觉的标准等问题上,先后提出了“魏晋说”“西汉说”“宋齐说”。这反映出学者对文学自觉标准的不同理解。在世纪之交的十年探讨中,学者们对标准的定义赋予了更多的元素,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魏晋说”遭到了多方质疑。一些学者对“魏晋说”的具体内容做了较多的说明与补充。最有代表性的是袁行霈的观点。[2](P4)袁行霈对于“魏晋文学自觉说”的概括,一方面肯定了“文学自觉”肇始于魏晋,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文学自觉”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在这一观点的观照下,通过阐释《文选序》中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认知,论述其对审美特性追求的意义,我们发现萧统在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方面有独到见解,在“文学自觉进化论”这一环节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选序》中萧统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追求
魏晋作为“文学自觉”的开始,其文论有一个共同倾向:对文体开展辨析。
曹丕首先提出文章的四科八目:“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3](P60)陆机则更进一步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⑩搿C?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匾韵醒牛?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3](P67)这充分表明:在文学自觉初期,人们已经致力于探讨文学与其他文字作品的差别,这是文学自觉的基础。那么,文学与其他文字作品的根本差别又是什么呢?
魏晋文论标榜绮丽,开始了文学的自觉。然而,魏晋文论的“绮丽”仅仅朦胧地意识到文学的审美特性,是从文体区分上的感性认识,终究不是理性的自觉。因此,文须绮丽,只是文学自觉的起点,并不是终点。正是在这一点上,萧统的《文选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萧统在《文选》中以独到的眼光选录了自先秦至梁代一百三十人的七百多部作品。《文选序》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文学追求。文章伊始,萧统引用《易传》天文、人文之说来说明文学的发展。提出“踵其事而增其华,变其本而加其厉”[4],即由质朴发展到华丽的递进文学观。其次,萧统叙述了自古代以来各种文体的发展,最后说:“众制蜂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由此可见,萧统是从审美的观点去看待文学创作的。在对历代文体的源流叙述中,萧统认为文学最重要的作用是“入目之娱”“悦目之玩”,也就是说文学的作用在于其审美价值,在于其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接下来,萧统论述了《文选》的选文标准,正式树立起“文为本”的标杆。他认为“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是“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还有“见坟籍,出子史”的“贤人”“忠臣”“谋夫”“辩士”的语流,以及“记事之史,系年之书”,都不属于文学的范围。凡事有破有立,萧统否定掉了经、史、子为文的资格,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呢?“综辑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这才是文之本。此处的“沈思”是指辞藻的组织运用应该精心求得,“翰藻”则是对“辞采”“文华”的同义反复。“综辑”“错比”则是使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应为“综错”“缉比”。“综错”是指文字在色彩、声韵上的错综成文;“缉比”是“缉事比类”的简称,即用事用比之意。这里,萧统从文学作品创作方法出发,指出了文的特性,表明了他所理解的文学作品独具的审美价值与意义所在。
二、《文选序》中萧统追求文学审美特性的意义
在《文选序》中萧统所表露的“入目之娱”“悦目之玩”“以能文为本”等观点中,不难看出在文学自觉的过程中,他已经开始试图去寻找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相比较“文笔之分”以有无韵来区分文体的直观方法,萧统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性”的问题,并试图对“文学性”加以探讨。尤其是“以能文为本”的观点,表现出他把文学的“文学性”定义为根本,并以此作为区分文体、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