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侏儒传》的三层叙事结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红侏儒传》的三层叙事结构.doc

论《红侏儒传》的三层叙事结构    内容摘要:由杨格非翻译的基督教文学《红侏儒传》是一部半译半著,极具中国特色的叙事作品。《红侏儒传》包含三层叙事:故事叙事,说理叙事,反讽叙事。三层叙事逐层深入,由浅入深地叙述了“红侏儒”究竟为何物,前两层叙事是较为潜在的叙事,真正要读懂《红侏儒传》还需深入到由读者建构的第三层反讽叙事,对全文进行反思方能明白“红侏儒”。    关键词:红侏儒传 故事叙事 说理叙事 反讽叙事    一.故事叙事    第一层是最浅显也最容易感知的故事叙事,即这个关于红侏儒的童话故事:世上有一个红侏儒,乱世害人,躯干甚小,长不满数寸,伶俐怪异。居于奇巧洞中,洞中又黑又低,以象牙为门,门外又有门。两层门非常的坚固,但是还是阻挡不了红侏儒出入,挑拨离间,散播谣言。在某村庄里,人人惨遭红侏儒迫害,诸事不顺。朋友因之相离、仇敌因之并起、家庭因之倾败、人心因之分裂,村民心里忧愁,却束手无策。某天,村中有位老人忽得奇书一册,每日揣摩,智慧大增,以爱人之心为心。邻里皆来学习,化愚为智。书中恰有论及红侏儒之事,老人以书中智慧开示众人,并恳求上主除之。后来红侏儒不再为祸横行,村人生活和睦。这个红侏儒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文章的结尾揭示出整篇小说的谜底:“红侏儒即舌也,其役使即言语也。”[1](p422)流言、谣言才是造成村民之间各种不和谐,风气败坏的根本原因。    整个故事充满的悬疑性,而且一直保持到了最后,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在这个故事系统里,有两个作者和两个读者。第一作者是这则童话寓言故事本身的作者,第二作者才是杨格非,第一隐含读者是西方世界的读者,第二隐含读者则是与第一隐含读者有着文化差异的汉语世界读者。在这个故事叙述过程中第二作者以一个客观转述者的视角传达了一个故事,不参与故事本身,客观叙事,零度叙事。此时第二隐含读者与第二作者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较接近第一作者。杨格非在转借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保持较客观冷静的态度将自己真正的隐含读者引入第一作者的世界,带来第一次艺术境界的沉浸。    二.说理叙事    第二层乃是杨格非所参与的说理叙事,这是一部半译半著的作品,杨格非真正参与并积极建构的叙事层集中体现在这一层。这层的叙事元素包括:图片,红侏儒的故事,唐太宗与许敬宗的君臣对的故事,跋,上帝真理。其艺术特点为:    图文互现:在文章开头配有故事的插图:木工之啸歌复作矣,木工之啸歌不复作矣,木工之妻忧闷填胸矣,农民之犬被红侏儒惊成呆物(见图),农民改愁为喜(见图)。这几幅插图分别承担了被红侏儒制造的几个事件,一好一坏对比呈现。插图的内容突出强调了故事中的社会伦理色彩,社会秩序被打破平衡然后恢复平衡,结尾以恢复平衡体现其宗教伦理观。这是一篇宗教伦理叙事文。    叙议结合:在文章后面作者附了三份辅文,这其实也是一篇兼有评论色彩的小说评点。这种评点尤以明清时期为盛,如金圣叹评西厢记等名著,脂砚斋评红楼梦……    其中直接涉及评点议论处如:“著此篇者,亦切言之:此亦我心之所愿也!亦深望阅此篇者,同有是心、同有是言也。言语无愆者,是为德备之人,能约束其全身矣。此乃圣经所载之言,至真至要,各宜细玩。首段云:未知中国亦有红侏儒否?彼红侏儒中外皆有,其性情举动亦皆同。后阅杂典一则,附录之,以供众览。”[1](p423-p424)杨格非提出阅此篇者应“同有是心、同有是言”,即设身处地,所谓移情动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杨格非跋:余向在西国,见一袖珍本,言及红侏儒之事,乃马皆璧先生所著、意婉而深、词腴而正、一再读之、发人猛省不少、壬午桂秋、译以中国文字、其间或芟其冗烦、或润以华藻、推陈出新、翻波助澜、是脱胎于原本、非按字谨译也、阅是编者、谓之译可、谓之著可、谓之半译半著亦无不可、总之不问是译是著、吾人于一话一言、切宜慎之。”[1](p424-p425)这里杨格非对马皆璧和自己译作的语言创作进行了直接的点评:意婉而深、词腴而正;或芟其冗烦、或润以华藻、推陈出新、翻波助澜。    “红侏儒传中所言之上主、即上帝也、因其论上帝处甚异、恐人轻易读?^、不知敬畏而崇拜之也、故特续上帝真理一篇于后、使此大道显明、人欲改一切邪恶、必赖上主之力而始能、非但红侏儒?上主以制服之也、人所当知者、上帝真理耳、请细玩此篇可也。”[1](p425)杨格非在这里传递了一种作为读者不要轻易进入误区的阅读姿态。新批评派曾提出读者感受谬误,即读者所感受到的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并不是作者真正的本意。而语言并不是无法判断,其根本是上帝,上帝是生成一切的“原因”,可以等于希腊哲学所说的那个高于并超越“存在”的“理念”、逻各斯,绝对的真理,是世上一切终结的存在。人类必须在这低层的现实存在中不断透过语言去触及上帝代表的理念和终极存在,却又永远无法真正达到这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