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docVIP

“微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doc

“微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摘要:由微博推动的、具有显著网络特征的当今时代被称为“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有双重影响。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人格形成的环境。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65-01   由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推动的“微时代”,一般指以微博为代表,由能实现短小、即时、介入生活细节的新兴网络传播媒体所开启的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其创新人格的形成深受“微时代”影响。   一、“微时代”的特征   (一)瞬时性   互联网普及之后,语言和文字可以不经过面对面的方式或现实载体进行传播,这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而“微”民使用碎片化的话语、短小精悍的内容使信息传播更有效率,更新速度更快。   (二)平等性   “草根发声”是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微时代”突破了地位、知识水平、职业、年龄、种族等方面的限制,“微”民可以进行自由的表达和真实的展示,成为一定范围内的主角,而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者,促使“网络社会”实现了相对平等。   (三)交互性   “微”媒体进一步发展了网络的交往功能。“微”媒体是一个各种观点汇集的“场”,“微”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整合信息,并通过转发、评论或发布个人状态等方式实现不同的对象之间的信息和思想互换,使得人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交互性。   (四)个体性   “微时代”的交互性特征不等同于群体性,相反,“微”文化促使网络文化从群体性走向高度个体化。“微时代”是个体狂欢的年代,每个“微”民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账号,扮演着自我塑造出的“网络社会角色”,并获得强烈快意。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影响   创新性人格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所谓大学生创新人格就是指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与外部行为协调发展所构成的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稳定的、系统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意志力、独立性、自信心是影响创新活动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人格特质。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创新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1.个体性有利于独立性的增强。90后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逐渐弱化了其独立意识,而“微”文化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以促进信息交融。   2.平等性、交互性有利于自信心的加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认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两个前提条件。中国许多家庭如今仍保留着以顺从体现孝道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无法提供适宜的家庭氛围。而“微时代”肯定每个人的主体价值,营造出平等、自由、安全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增强,并在“一发多评”机制所传达的社会支持下,提升了自信。   3.交互性、瞬时性有利于怀疑、批判精神的养成。标准化应试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僵化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阻碍了怀疑与批判精神的形成。而诸多立场不同、情感色彩鲜明的“微”文化在迅速传播过程中极易擦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大学生问题意识。   另外,“微时代”接纳了人们零乱、模糊、不确定的思想与观点,容忍了思维活动中的模糊性,有利于思想存储与整合,顿悟发生,灵感激发。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创新人格塑造的消极影响   1.交互性与瞬时性造成网络环境充斥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信息,加之目前高校对其重视和监管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因辨别力不足而变得浮躁、不自律,失去奋斗精神,不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新意志的形成。   2.个体性使学生以自我或特定“圈子”为中心,学生一旦在信息类别的选择方面出现失误,使思想受控于网络,甚至陷入偏激、极端的心理状态中。另外,“微时代”促进了网络世界的虚拟交流,不利于大学生处理现实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发展自信。   三、“微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微时代”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林崇德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高校如何抓住契机,迎接挑战至关重要。   (一)接受“微文化”,运用新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开设校园微博平台、微信公用账号等,主动发布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社会热点事件和学生关注的校园事件消息,并表明正确的观点与态度,引领大学生追随积极的思想潮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发“微动力”,创设创新人格塑造的有利环境   在“微时代”,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其他人成长的动力来源,高校应将之有效利用。首先,鼓励学生在微博上发表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人等正面言论,传递正能量。其次,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创新活动,通过举办微电影、微小说比赛等,缓解传统教育模式、考评方式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