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开发学生思维深度的教学策略.docVIP

例谈开发学生思维深度的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开发学生思维深度的教学策略.doc

例谈开发学生思维深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开发 思维深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0450-9889(2013)05A-0052-02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基于数学学科的本质,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简约化,让数学课在简约中彰显深刻。如:扩展情境,使探究过程更深入;剖析思维,让“内隐学习”更有效;问题引领,让思维发展有落实。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从冗繁走向简约,从肤浅走向深邃,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下面就以上三个方面选取教学中的实例,谈谈个人拙见。   一、扩展情境――让探究过程更深入   案例再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教师出示课件:唐老鸭坐在一辆三角形车轮的汽车里,米老鼠坐在一辆圆形车轮的汽车里。)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谁在汽车里的感觉好?为什么?   生:米老鼠。因为米老鼠坐的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不会颠簸。而唐老鸭坐的汽车的轮子是三角形的,很颠簸。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   师:同学们都猜对了,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了今天的知识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   分析与思考:   创设情景是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一种时尚与潮流。有效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要创设,更要提取与利用,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沟通情景和数学本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进行研究。因此,对于如何引入“圆心”的教学,我们可以定格圆车轮,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精彩”就会展现。可将情景扩展如下:   改进与反思:   师:是不是米老鼠坐的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就一定不会颠簸?   (课件演示:车轴没有放在圆心的位置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要想不颠簸,车轴必须在什么位置?   生:圆的中心点。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纸片,把纸片当成圆形车轮,动手操作,帮米老鼠找出圆的中心点。   (学生很兴奋地操作起来……)   这样有目的地取舍,使问题的本质凸显。两次思维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始终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使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二、剖析思维――让“内隐学习”更有效   案例再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   原题:一盒水彩笔48枝,先估计3盒大约有多少枝,再用竖式计算。   师:你会估算48×3的结果吗?   生1:把48看作50,则50×3=150(枝),所以48×3的结果大约是150。   生2:48×3的结果肯定小于150。   生3:是的。因为我们把48枝看作50枝,每盒多估了2枝,所以3盒一共有148枝。(生3一定是把48估成50,多估了2,再用150-2=148。)   师: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只要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至于多估了多少以后再学……   分析与思考:   课堂上教学资源的生成是动态的,是不可预料的。如果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发现并有效利用,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资源是一种区别于显性知识的“内隐学习”,要想发现和利用,首先要认识到课堂的生成需要被重视和引导,需要宽容和接纳,更需要深入地剖析学生的思维。因此,面对学生的“折腾”,教师在始料未及之余不能手足无措,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发言,冷静分析学生的内在思维,进行因势利导。   改进与反思:   师(微笑着面对生3):你能把想法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3:……   师(重复生3):我们把48枝看作50枝,每盒多估了2枝,所以3盒一共有148枝。(特意把“每盒”与“3盒”的语气说得很重。)   (学生迟疑了一下,有人发现问题。)   生:不对。每盒多估2枝,3盒就多估6枝,所以3盒一共有(150-6=144)枝。   师:妙!你能从算式本身来解释多6吗?   生2:48×3是求48个3,把48估成50算的是50个3,多算了2个3……   非常简单的一节课,在教师的积极引导、深入剖析之下变得充实而深刻,学生在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中理解了两年以后(四年级下册)才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实际上,学段之间的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这样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渗透,那么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内隐学习”将会大有好处。   三、问题引领――让思维发展有落实   案例再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探索与实践》   原题:   1.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1)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   (2)现在长方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