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基于春晚与红白歌会的传播仪式观比较》.doc

《[学子论文]基于春晚与红白歌会的传播仪式观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子论文]基于春晚与红白歌会的传播仪式观比较》.doc

全民性晚会与国家仪式—— [学子论文]基于春晚与红白歌会的传播仪式观比较 王昀 摘要:春节联欢晚会和红白歌会分别是中日两国关于“新年”的全民性晚会,是两国一年一度的重要国家仪式。两者在内容上有十分相似的特征,都发挥着凝聚情感、整合民族文化和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但是,在图腾崇拜的塑造和意识形态的表达上,两者存在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文化语境国家仪式的构建差异。 关键词:春晚 红白歌会 传播 仪式 群体性仪式的力量在于其“整合”作用,它一般通过重大性事务来呈现某种规范,从而强化人们对于群体以及秩序的认同。进入大众媒介后的仪式会拥有更强大的号召力,因为它往往代表了一种更高社会层面的意志。春晚和红白歌会(又称红白歌合战)分别作为中日每年最高规格的官方晚会,就是建立在大众媒介扩音器基础上的国家仪式。它们在传播机制上有着诸多相似,是“春节”这一彼此共通的文化节日在现代社会的释放物 ;它们都同样致力营造一种欢乐愉快的仪式氛围,通过以“众乐乐”的姿态诠释大众文化与国家意识之间的交集。本文将尝试讨论春晚与红白歌会的国家仪式表达,通过比较性分析探究其在传播仪式观上的异同。 一、 春晚与红白歌会传播仪式的共通性 (一)春晚与红白歌会概述 早在1979年,中央电视台就录制播出了一种“茶座式”晚会,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不过,一般意义上,人们仍把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第一届春晚。该年的春晚“除了齐集文艺精英之外,采取了现场直播、设节目主持人、装会场热线电话、请国家领导人出席等四大新举措,并且邀请台湾艺人参加。这些空前成功的做法成为后来‘春晚’的基本格调和模式。”[1]自1983年开始,春晚在大众内部赢得的赞誉使它正式与央视结缘,并确立一套固定的仪式化流程。它“作为中华民族集体狂欢和文化认同的图腾仪式已成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期盼与议论的‘新民俗’。”[2]尽管在当前,春晚在国内呈现效仿与分流之势,许多地方台以及各部委、单位都会在春节期间创办春节文艺晚会,但一般意义上,“春晚”仍然是作为国家最高水准综艺晚会而言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代名词。一方面,出于娱乐节目形态的出发点,春晚在制作上尽量以迎合大众文化为主,另一方面,“全国性节庆晚会”的性质又必然使其受到精英文化与国家意志的审查。 与春晚一样,红白歌会也立足于这种双重特质的节目定位。这个“日本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3]始于1951年,是现在NHK电视台一年一度的传统保留节目。如今,“看红白歌会,回首过去的一年,期盼新的一年的到来,已成为大多数日本人的过年形式。”[4]作为一档地位与中国春晚相当的音乐节目,歌会汇集全日本最高水准的歌手队伍,通过男女歌手比赛的形式来表现日本音乐艺术。虽然节目以“比赛”的形式来呈现,但基本只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和观赏性,真正的对抗意味并不强烈。相比于春晚超时长和多类型的节目构成,红白歌会的节目形式相对单一,但仍然是日本年末最为举足轻重的节目。 接下来,我们将分为内容特征与功能特征两部分来讨论两台晚会在传播仪式上的相似性。内容特征的强调焦点在于两者的“晚会”性质,而功能特征则更多关注其“仪式”性质。需要指出的,内容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正是两者在“晚会”定位上的内容特色影响了其仪式功能的呈现,而仪式功能的目的需求又反过来决定了其内容设定结构。 (二)春晚与红白歌会的内容特征相似性 春晚与红白歌会都有着丰富的内容样态,这是由两者的大众娱乐文化特质决定的。 为了迎合其广泛受众面,一方面,它们在内容处理上必须尽量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另一方面,其整体内容也不得不保持类型化以呼应节日传统与仪式权威。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相似特点: 1、稳定的节目结构。即无论是在节目数量、组合、时长还是节目流程、串词以及过渡上,春晚和红白歌会都着非常固定的安排,每年的变动十分微小。这一方面是因为两者作为仪式化的盛典已经在受众心中形成认知习惯,换而言之,仪式程序已经在时间与受众的接受中被“合法化”;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国家性仪式与生俱来的刻板,象征大集体概念的全民性晚会不可能像其它娱乐晚会节目一样灵活调整节目布局。 2、感性的修辞技巧。“语言并不是中立手段而被仅仅用来描述客观世界,现实社会是通过人们对语言符号的选择和使用而构建的。”[5]春晚与红白歌会通过语言修辞来构建一种以欢乐和谐为核心的“团聚”形态,尽力使受众感受到与新年节日气氛相贴近的仪式氛围。以主持人和嘉宾为代表的串词通常少说教,多惊叹,刻意经营潜在的语气倾向,并大量使用设问、夸张或者对比的手法,从而尽可能地拉近观众距离,引导观众心理,增强仪式感染力和传播效果。 3、宏大的媒介景观。都注重使用歌舞、大屏幕、华丽服装、灯光以及其它现代技术手法塑造一种宏大的舞台场面,综合了强烈视听感受的内容代表着仪式背后象征的国家和社会威权,其“不指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