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棘球蚴病CT图像 肺包虫病X线检查 四、实验诊断 禁用:穿刺抽液检查原头蚴 1、卡松尼皮内试验(Casoni)检出率78-100% 2、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82%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其他:B超、CT、X线帮助定位。 4、Dot-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Mans arm showing positive skin test for hydatid disease (echinococcosis) 五、流行与防治 1、流行地区:世界各地畜牧地区 国内: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西藏、四川省内(甘、阿地区) 国外:南澳大利亚和阿根廷 2)防治措施: 2、对犬、尤牧羊犬进行定期检查治疗 3、养成清洁习惯 1、治疗病人: 4、加强对牛羊的屠宰管理 2)防治措施: 1、治疗病人: 1)外科手术,手术时一定要完整取出,防止棘球液外溢; 对难作手术者及晚期病人可进行化疗。 2)药物:甲苯咪唑(MBZ)、丙硫咪唑(ABZ) 2)防治措施: 2、对犬、尤牧羊犬进行定期检查治疗,杜绝传染源, 不给犬吃牲畜内脏。 1、治疗病人: 2)防治措施: 2、对犬、尤牧羊犬进行定期检查治疗, 3、养成清洁习惯,饭前洗手,不喝生水。 1、治疗病人: 2)防治措施: 2、对犬、尤牧羊犬进行定期检查治疗 3、养成清洁习惯 1、治疗病人: 4、加强对牛羊的屠宰管理,病畜内脏要严格处理,提倡深埋和焚烧,防止被狗、狼食入。 2)防治措施: 2、对犬、尤牧羊犬进行定期检查治疗 3、养成清洁习惯 1、治疗病人: 4、加强对牛羊的屠宰管理 引起人体棘球蚴病的棘球绦虫有4 种,既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 1786)、多房棘 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少节棘球绦虫(E. orligarthrus,Diesing,1863)和福 氏棘球绦虫(E. vogeli, Rausch et Bernstein,1972),其中前两者是引 起人体棘球蚴病的主要病原,后两者仅 存在于中、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病理:肝包虫病即为肝棘球蚴病。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是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的囊型肝包虫病(棘球蚴、单房型包虫),另一种是由于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型肝包虫病(包球蚴、多房型包虫),后者少见。 细粒状棘球蚴在肝内以包裹的膨胀方式逐渐长大,包虫囊肿的壁分为内囊和外囊。内囊系棘球蚴本身形成的囊,甚薄,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生发层,外层为角质层。角质层具有保护和渗透作用,生发层向囊腔长出雏囊。外囊为包围囊虫的肝组织形成的纤维组织层。生长较久的包虫外囊常发生钙化。 泡状棘球蚴在肝内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由无数小囊泡聚集而成,没有大囊或完整纤维组织层包绕,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小囊泡常因病程较长,囊壁有钙盐沉积而呈颗粒状及无定形钙化。大的病灶中心可因组织变性或坏死而形成空腔。 肝包虫病 囊型肝包虫病CT表现: 平扫时,肝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病变。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大小不一。单房或多房性,具有囊壁,厚度不同,密度与肝实质不易区分。内容物为液体样密度,有的很均匀,与肝囊肿不易区别。但其特征性表现为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内有子囊,或囊内有分隔而呈多房性,或囊内有软组织团块。增强扫描,囊内液体成分不增强,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增强效应。 囊内子囊征象:可有各种表现,(1)子囊囊液比母囊低,而于母囊内可见多个小圆形更低密度影或环状边缘。子囊较少时,靠近母囊内壁排列;子囊多时,于母囊内呈葡萄状小囊结构。(2)若子囊大而多,而填满母囊,此时,众多子囊相互紧靠,则由球形挤压为方形或菱形,CT横断面呈蜂房状分隔。这些都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此外,还可见环状、半环状的囊壁钙化,索条状的内容物钙化,子囊钙化以及团块状整个包囊钙化。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 泡型肝包虫病CT表现: (1)泡状棘球蚴病的特征改变是地图状浸润的低密度影,病灶界限不清,包膜不明显,病灶为实性而非囊性。注射造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