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诗学:从载道到妙悟.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中国古代诗学:从载道到妙悟 2013-11-27 14:0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李劼 摘 要 中国古代诗学的流变有一条清晰的历史轨迹。曹丕将尚书的诗言志、歌咏言传统扭曲为经国大业,经由钟嵘和刘勰,树起了主张教化的原道论。韩愈明确提出文以载道,衍生出诗学的儒家教化传统。相对于这个传统,唐人司空图反其道而行之,却由于没有作品阐述的支撑,只能成为诗学史上一次未遂的变革。欧阳修转向评点方式,避开了与文以载道的直接冲突。姜夔提出诗作四大高妙,以理高妙作为第一高妙,与理学原道稍事妥协;以自然高妙压轴,悄悄地将诗学指向自然而不是理念,暗示天性而不是原道。稍后问世的《沧浪诗话》像一个轻轻的弹跳,从四大高妙直接升华为妙悟说和吟咏情性说。诗歌的解放,诗人的解放,诗学的解放,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达成了。 中国古代诗学,曹丕的《典论·论文》可谓开山,同时也定下了中国文论的道统基调:“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乃至清末民初,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似乎就直接承继了曹丕的经国大业说,有道是:“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尽管魏晋有如先秦的一次回光返照,士子思想空前活跃,但曹丕显然不是个领风气之先之人。比起其父曹操的管、乐之志,曹丕脑子里塞满了因循守旧的等级观念,在政治上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在文艺理论上强调文学的经国性。听上去好像一副帝王口气,实质上世俗透顶。更不用说,其文章乃经国大业的论断,与古人的“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南辕北辙。 可叹曹丕的这种文学口味,几乎就是南朝钟嵘《诗品》的诗学宗旨。“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后人将文学当作体育竞技,钟嵘应该是始作俑者。曹丕那个选官制度,被钟嵘借鉴到诗学里分出上、中、下三个等级。很有趣的是,当年的三曹之首曹操,被编入下品等级,不如其子曹丕排在中品行列,更不如被列于上品之尊的曹植。至于魏晋时代最有分量的压轴大家,陶渊明,莫名其妙地被迫与曹丕为伍。因为钟嵘诗品的等级标准取自诗人诗作承继对象的优劣。按照这种标准模式来评判明清小说,《红楼梦》断断乎排不到第一,因为此作的路数承《金瓶梅》而来,不及《三国演义》那么经国,那么不朽。 当然了,比起钟嵘《诗品》,更为经国而不朽的文艺理论著述,无疑是另一位南朝理论家刘勰及其《文心雕龙》。被清代学者章学诚誉为“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开宗明义就是“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由此断定,“歌谣文理,与世推移”;从而得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结论。倘若说,曹丕的道统文论还只是胚芽,那么到了刘勰的原道主张,已成了参天大树。所谓“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说白了无非就是,文学是圣人的教化工具。因此,尽管刘勰在著述中特意标举“风骨”,却一字不提最有风骨的诗人陶渊明。原因很简单,陶诗过于自由散漫,不符合教化工具标准。 也正是因为刘勰将文学看作圣人原道的教化工具,所以一旦具体到作品赏析,才会如此这般评说三曹诗作: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刘勰不是从作品本身的意蕴内涵、艺术成就着眼,而是从各自的政治地位说起,将曹操诗言志式的胸臆抒发说成是帝王的“雅爱诗章”,庶几就是附庸风雅的委婉说法。至于评曹丕诗作的妙善辞赋,评曹植诗作的下笔琳琅,皆为不着边际的虚言辞藻。如此敷衍了事,还不如钟嵘诗品分等级排秩序来得明确。由于理论的僵硬刻板,导致具体到作品评论只能是不知所措,评得让人不知所云。读了刘勰的三曹诗评,惟有慨叹,这可真正是从何说起? 不管中国古代诗学文论是如何的自成一体,但倘若参照一下西方诗学史,那么就可以发现,刘勰的文论宗旨,像极了黑格尔美学。其原道之道,好比黑格尔的绝对理性或者绝对精神。其原道的教化主张相当于黑格尔那个著名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显现。《文心雕龙》的体大虑周,与黑格尔美学的博大精深,遥相对称。这是两座用不同的语言构筑的具有相同品性的诗学大山,后来被那个叫做愚公的人移到一处,彼此混合,杂交出一个叫做为工农兵服务的土丘。此乃后话,且按下不表。 刘勰的原道宗旨,及至唐代古文运动的领班人物韩愈,被发扬光大为极其明确的“文以载道”。虽然刘勰的诗学体系体大虑周,但韩愈的强劲在于,不仅提出文学主张,而且有诗文创作填底;既是当时的诗界领袖,又在散文成就上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力主儒学,排挤佛、老,立场坚定,矢志不移,哪怕皇帝礼佛,也照样上疏朝奏。韩愈如此坚决的文以载道立场,获得同时代诗人白居易的唱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与其说是儒学影响深厚,不如说是佛学在诗学上尚未形成气候。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及太子萧统父子,都是相当于法国路易十四那样的皇室文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