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奈米科技-中研院物理研究所
奈米科技
2010.11.27
講師:張淵智教授
學生:第四組陳靜秀
第一部份(奈米科技)
壹、奈米基礎概念
一、奈米的發展
㈠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國科會在「奈米科技交流會」上以「尺寸與技術」描繪出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
世 代使用的尺寸單位cm ( 公分 ) 農業工具 工業革命 mm ( 毫米 ) 機械設備 微電子時代μm ( 微米 )電子元件二十一世紀 nm ( 奈米 ) 分子技術 開啟奈米時代的關鍵人物年提出一項構想:「把卷大英百科全書寫在一個針尖的上頭」被視為瘋狂之舉,今的科學家卻認為那是簡易可行的:只要縮小萬倍就可以辦到了而「奈米科技」則是將萬分之再縮減倍60年代,日本物理學家久保良武發現金屬超微粒具有能量不連續的特殊物理性質。之後,奈米科技相關的研究發現持續增加,於1990年,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和第五屆國際掃描穿透顯微學術會議,會議中正式提出奈米材料學、奈米生物學、奈米電子學以及奈米機械學的概念。人類真正將奈米科技從實驗室的研發階段直接導入商業化應用的人物是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柯林頓任內的美國總統科技顧問 Neal Lane 在西元年曾公開示:「如果問我,誰會是科技領域中最可能產生的明日之星,我會將她指向『奈米』的相關科學與技術。」2000年1月20日柯林頓在加州理工學院宣布「國家奈米技術計畫」宣將以政府的雄厚財力為後盾,傾全力投入「奈米」相關商業化產品的研究開發,務使美國能夠成為繼資訊產業之後下一波主流競賽奈米科技的盟主緊接著,日本、歐盟台灣與中國大陸,都陸續宣佈由政府主導、重金投入奈米科技的相關領域研發……
年份物奈米科技發展1959 美國科學家費曼12月29日在美國加州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進行一個題目為「底部上有大量空間」的演講時就曾提出:「物理極限是否會阻礙我們按照自己的意思任意移動原子」也因此我們將費曼尊稱為奈米之父。1962 日本物理學家久保亮五提出了著名的久保理論「量子侷限理論」,用以解釋金屬超微粒所呈現的能量不連續現象。此後,科學家開始瞭解到物質在小到超微結構(奈米尺寸下)之下,會表現出不同於常見狀態下所見的性質。1974 日本科學大學教授谷口紀男 在日本學會等舉辦的一次國際生產工程技術會議上,在其論文「奈米技術的機組礎概念」率先使用「奈米技術」一詞來描述精密機械加工。以這個新名詞來強調一個新的精密技術和新的精度標準的時代趨勢。 1981 瑞士人羅瑞博士和德國人賓尼博士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蘇黎世研究實驗室的工程司共同發明了掃描穿隧顯微鏡。使用人類首度得以在大氣常溫下觀察到原子,也為相關的測量及操控原子等技術奠定了基礎,可以是說奈米技術發明史上劃時代的一個里程碑。兩人因此項研究發明,與1934年發明電子顯微鏡的德國人魯斯卡共同獲得198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克羅托教授與美國萊斯大學的克爾和克摩利教授 合作進行研究,以氦氣體雷射做脈衝發出,噴射在石墨把上,使碳受熱化,並通過甲苯收集而製造出以C60、C70為主的富勒烯分子。 克羅托、克爾和史摩利因為富勒烯分子的發現,一起榮獲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 1985 莫斯科國立大學物理物理教授康斯坦丁,利哈廖夫等人 提出可以通過控制單電子進入或離開所謂「庫侖島」,這是單電子元件的基礎。 1987 荷蘭戴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巴爾特、威斯和飛利浦研究所的亨克、豪特等人 在研究電流流過現在被稱為「量子點接觸」的奈米結構時,獲得了明顯的具有台階特徵的伏安特性,這是電導量子化有力證據1988 德國科學家格倫貝格和法國科學家費爾 發現奈米材料的「巨磁電阻效應」,奈米技術必將會引發一場全新的「微電子革命」。 1990 美國國際商業機械公司(IBM)的科學家伊格博士與史維哲 在液氦溫度(4K)下,利用掃描作用力顯微鏡探針,藉由電場吸附與去電場分離,成功地在鎳表面以35個氙原子排成”IBM”三個英文字母,每個字只有5奈米大。這是人類首次操縱原子書法歷史紀錄。 1990 美國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推出驚世傑作:「一個只有跳蚤般大小但五臟俱全的奈米機器人」,而奈米技術將會引發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 1990 首屆國際奈米科技會議 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正式把「奈米材料」作為材料科學之一新的分之,引起全球物理界與材料界的高度興趣和廣泛重視,造成奈米的研究熱潮。 1991 日北築波「日本電器株式會社」公司的飯島澄明 進行石墨電極直流放電,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其產物時,發現了直徑在數奈米至數十奈米,長度達μm級,管壁呈現石墨結構的多層壁奈米碳管。 1991 伊格與其同事 用氙/鎳系統製作原子開關。利用此原理,人類可藉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