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井文学空间中的城市元素》.doc
市井文学空间中的城市元素
小巷作为市民生活空间的典型代表,其渗透着市井文化的点点滴滴。中国文学中许多文人都曾走进了小巷。唐朝刘禹锡笔下的“乌衣巷”中,就有“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由“巷”产生的今昔感慨;到了二十世纪,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向往着一个“丁香一样忧郁的姑娘”,被隐喻化了的“巷”充满了 现代审美意义。而在“十七年文学”中,欧阳山的《三家巷》,使得小巷成为叙述家族变迁和历史风云的载体,承担了现代历史的叙述功能。本文试图透视1980 年代后陆文夫笔下苏州小巷空间中城市元素的渗透,探究在城市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震动下,市井文学所具备的审美特质及发展趋向,为如何实现市井文化与城市 现代文化的对接与统一提供依据。一、文学中的小巷:作为“风景”出现????? 小巷,作为苏州居民的生活栖息地,其结构坚固而封闭,“形成的民居具有整体性,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 ????? 在新时期,小巷作为苏州人们生活生存的基本维度,小巷构成了小说人物的栖居场所、交际场所和舆论场所,小巷空间在其形态和文化职能上的统一性,在1980 年代伊始就发生了现代转型,小巷自身空间组合中猛增了若干城市元素,并逐渐向“巷外”世界进行了转换。正是小巷本身具有的这种在本土和现代之间切换迁移的 重要能力,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 在新时期的创作中,小巷空间是以人的主体性确立为前提才得以确立的,当以小巷空间为叙事起点的范式渐形成规模,陆文夫创作的魅力则溢出政治变迁“编年史” 的记录范畴,延伸到小巷这个空间的文化层面,这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的相互“颠倒”。在这个过程中,“小巷”实现了从现存物理空间到文学图景的迁移。苏州的 众多小巷,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的,进入作家的创作视域后,不仅是一片“看得见的风景”,还成为陆文夫小说中隐形的“共同体”。换言之,成为一个抽象的空 间。二、巷里巷外:城市元素的渗入????? 在陆文夫1980年代以来的小说中,小巷这一空间中的城市元素的渗入无疑是小巷作为文学想象空间内部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的气息是从小巷内一些奇特的空间元素组合开始的。在《门铃》的开头,陆文夫描述了苏州小巷内传统的石库门住宅上,古老的黄铜手环被先进的电子门 铃代替,《井》中东胡家巷里以公井石凳构建的乡土公共空间开始向水龙头和公用洗衣机转移。这些现代城市元素以“硬直”的线条为架,与往昔的田园图景形成冲 击,这些都成为“新时期”转型初期典型的城市符码。????? 陆文夫在1980年代初,他就捕捉到了浮动在苏州小巷之外的“窗”,这是小说重要的隐喻,宽阔的大街,热闹的马路,两边林立的高楼、奔跑的汽车摩托车开始 传递市气和市声,交融在这座古城的上空,预示着一种城市“先声”的抵达,从而呈现出八十年代独有的“城市”景观。????? (二)到了1980年代后期的作品《清高》中,与小巷相对的不仅有人来车往的大街,而且还增添了西方场景。小巷空间里出现了诸如“咖啡店、冰激凌店、电影 院” ,这种在1980年代明显带有仿真色彩的活动空间暗示着小巷“现代化”的想像找到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参照点:欧美——西方。舶来的新型活动空间毋宁说是一种 “移植”进来的消费型场所。在小巷空间中的西方横向移植中,其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文化断层,使文化无法作为一个持续深入的统一过程。????? (三)到了1990年代初,“现代想像”的渗入不仅以仿真状的西方场景移植为范,更把这种对小巷空间的描摹放置在异域视野之中。在陆文夫创作的《享福》中 的东林寺巷里,却径直走来了一群老外。小说开头对于东林寺巷的空间描述,在一种极尽简单类似白描的语言勾勒中,司空见惯的小巷,竟然有了“陌生化”的效 果。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小巷,迅速演变为一种城市集体消费的文化符号,成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块砖头而已。三、市井文学空间的审美特质及趋向????? 小巷,作为市井文学空间的代表,是市井文学审美价值的一个缩影。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作品)中的人要现实的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 界,正如神像需要有一个庙宇来安顿一样。”小巷作为文学想象的空间,陆文夫更注重表现小巷生活的世俗品味,演绎着凡庸小民的人生态度、价值情感的认同的平 民精神。????? 市井小说多从家长里短写起,这也是市井小说的市井味的表现。在陆文夫笔下,这些人物生活与居住的各式小巷不仅成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更给作品带来了特定的历 史人文情境与地域文化风味,一定程度地模糊和冲淡了其紧跟时代的现实功利色彩,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文化意蕴。《围墙》即是如此,对拖沓慵懒作风及嫉贤妒能心 理的揭示固然体现了作者的现实批判精神,但这种创作题旨并不新鲜;作品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