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醌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一)泻下作用 如:大黄中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成分 (二)抗菌作用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具有此作用 (三)其它作用 抑制大鼠乳癌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作用 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升华性 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蒽醌衍生物在常压下加热即能升华。 如: 大黄酚与大黄酚甲醚的升华温度在124?C 芦荟大黄素 185 ?C 大黄素 206 ?C 大黄酸 210 ?C 一般升华温度随酸度的增强而升高 3.溶解度 H2O MeOH EtOH Et2O CHCl3 游离醌 — + + + + 成 苷 +(热) + + — — 4.酸碱性 Ar-OH的存在——显酸性——用于碱提酸沉 分子中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有差异 (1)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含-COOH 2个以上?-OH 1个?-OH 2个?-OH 1个?-OH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 碱性 由于羰基氧原子能够接受质子,显微弱的碱性 可和强酸形成烊盐—— 溶于浓硫酸生成红色烊盐。 5.显色反应 (1)Feigl反应 原理 在这个反应中醌类在反应前后并无变化,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试验步骤: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苯醌、萘醌(显蓝色)——区别于蒽醌 (3)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 (Kesting-Craven法) 对于醌环尚未完全取代的苯醌或萘醌,可在氨的碱性环境中与活性次甲基试剂(乙酰醋酸酯、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的溶液反应,生成兰绿或兰紫色 (5)与金属离子反应 醋酸镁反应 羟基蒽醌和0.5%醋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或紫色络合物。 生成的颜色随分子中羟基的位置而有所不同。 因此此反应不仅作为蒽醌的一般定性检查,而且可以提供羟基取代位置的线索,有利于结构的推测。 (6)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用于鉴定蒽酮类化合物 可与对亚硝基二甲苯胺的吡啶溶液反应 呈现不同的颜色 三、提取分离-----提取 1.有机溶剂提取法 2.碱提取酸沉淀法 用于提取含酸性基团(Ar-OH、-COOH)的化合物。 3.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小分子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1.游离蒽醌与蒽醌苷的分离 根据它们的溶解性不同分离。 苷元------极性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苷------极性大,溶于水,难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因此 根据极性用氯仿萃取游离蒽醌 用正丁醇萃取蒽醌苷 三、提取分离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B .层析法 吸附剂——硅胶、聚酰胺 不易用氧化铝,尤其不易用碱性氧化铝---因为羟基蒽醌能与氧化铝形成牢固螯合物,难以洗脱。 蒽醌苷的分离方法 过去:硅胶、聚酰胺柱层析。 近年: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 近年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型中、低压液相色谱仪也已广泛地应用于蒽醌苷类的分离,大大提高分离效率和实际应用价值。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原料 ↓ 甲醇、乙醇提取 醇提物(游离苷元、苷) ↓有机溶剂萃取或回流 ↓ ↓ 有机溶剂层(游离蒽醌) 水溶液或残渣(苷) ↓ ↓ 梯度萃取分离法(酸性差异) 有机溶剂纯化(乙酸乙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