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化的景观到景观化的城市——景观城市的_城市=公园_之路》.pdf

《从城市化的景观到景观化的城市——景观城市的_城市=公园_之路》.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城市化的景观到景观化的城市——景观城市的_城市=公园_之路》.pdf

1 建筑、城市与景观的二元论 1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 2 纽 约中央公园 在现代主义的理论中,景观与自然被划上了等 号,而自然又是与城市相对立的。瑞士著名建筑 史学家和评论家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d Giedion)用二元论来解释建筑和自然,认为此二元 是互为对立、相互并存的,其中建筑是积极的主 体,而自然则是消极的。他通过将景观与典型的 街区和街道的形式、结构和秩序作对比,认为景 观不是几何方块形状,所以它是随意的,而且没 有结构与规则。现代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柯布 西耶则直接将景观作为建筑和城市的框景,树和 草都是用来衬托建筑的中性背景。在他的设计中, 景观被简化成一面垂直的屏风,被用来作为衬托 视觉景深的画框(图 1) 。受上述思想的影响,“景 观”常常被等同于 “绿化” ,被加入到建筑周围或 城市环境之中,作为用于改善外观和口味的填充 剂和调味品,必要时再加上美化和装饰的功能。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纵观近现代景观发展历程, 这种城市与景观二元相互对立的观点也一直受到 推崇。自从 1858 年纽约中央公园建成以来,公园 的概念除了被认为是绿色、田园浪漫式的画意园 林和游嬉休闲场所之外,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多大 的变化。公园通常被看作是拥挤城市的调节剂与 避难所,常见的设计手段是将郊野自然环境中的 一些景观元素和特征“复制”到城市中来,把公园 作为孤岛放在城市的对立面上:即一个健康的公 园被一个不健康的城市所包围。在《公共公园和 城镇的扩张》一文中,景观设计学创始人、美国 景观规划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建议公园周围要种植大量的树木,而且这 些树木要有足够的深度以便将“公园”与“城市”完 全隔离开来,从而获得与城市最大反差的可能性 (图2) 。类似的观点还包括伊安·麦克哈格(Ian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在其区域尺度的环 境规划实践中,同样将自然与城市视作二元的对 立面。城市中的景观被认为是与工厂、建筑、市 政基础设施相区别的绿地、公园 、水系等绿色空 间,其著名的“千层饼”叠加图分析法也只能叠加 “自然因子” ,而无法叠加“城市因子” 。 然而,城市景观应该是由建筑、街道、河流、 地形、绿色植物和开放空间等共同组成的综合体,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是对立存在。二元论不仅 造成了不同学科和行业的分工,使作为完整生命 支撑系统的土地没有从整体上得到人们的关照, 而且还割裂了作为主要人居环境的城市的整体性。 因此才有了今天的城市建设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后果。 2 功能生成形式:城市化的景观 直到 1980 年代初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 上述城市与景观二元对立的关系才开始被打破, 获得前两名的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和雷 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方案对奥姆斯特德的“在 公园内,城市不应该存在”的思想提出了挑战,第 一次清晰地展现了城市与景观的另一种可能的关 系,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的开山之作。 采用公园与城市紧密交融的设计策略,这种融 合并不仅仅停留在诸如由公园林荫大道向城市内 部延伸等简单的层面上,而是尝试将公园和城市 完全融合在一起,做到城市里面有公园的痕迹, 公园里面也有城市的功能布局。面对拉维莱特特 殊的城市环境对公园新模式的要求,屈米将它视 为是一种新类型的城市,是“巴黎最大的不连贯城 区” ;而库哈斯也同样放弃了传统的“复制自然”或 “再现自然”的公园设计手法,他期望拉维莱特成 为“遍布场地的社会工具的稠密森林” 。基于这样 的认识,他们关注的不再是“公园”自身的内容与 形式,而是如何寻找一种弹性的系统作为开放的 框架,去适应随时空变化、“城市” 日新月异的活 动、事件和内容。为此他们不约而同地运用了一 种新秩序系统来控制大尺度的城市空间:“建筑不 再是城市秩序的首要元素,城市秩序逐渐地由薄 薄的水平系统(景观)平面所界定 ,景观成为首要元 素。” 纽约曼哈顿以 70m×200m 为标准的街区规划,作 为城市格网系统的先驱,起源于 1785 年美国最早 的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其格网系统承载了多 样化的土地类型与使用,这种模式影响了一个世 纪以来无数的城区设计与发展。由于网格作为城 市空间发展框架是无中心、无等级而且是可以蔓 延的系统,因此同样可以应用于城市格网系统所 生成的环境。屈米的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